第317章工业革命

作者:共赏清歌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容易,要吃透其中的原理,真是难上加难。

就这样,还是已经有了十几年工业发展基础的情况下,否则他就是拿出了图纸,也无济于事,根本制造不出来。

看来他当初把发电机押后,实在是明智的选择。

从那天开始,刘志便把自己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发电机的研发之上。

除了五日一次的例行朝会,大部分时间他都待在科学院中,与蒙坚等人一起搞实验。

为了方便,科学院的地址离皇宫很近,就在当初的太尉府。

自从废除了三公九卿制之后,这里一度成为了秘书省的办公场所。

组建科学院的时候,刘志便趁机把秘书省挪到了皇城之中,安置在与崇德殿并排的章德殿中。

而秘书省所在的玉堂殿,还有翰林院所在的兰台,都是围绕着崇德殿这个国家的最高行政中心。

军机府设在了云台,周围的显亲殿,明光殿,宣室殿等等五六个宫殿群,都是七部尚书的办公所在区域。

其他重要的国家机构中,只有御史院在宫中却非殿,其余如九门提督,大理寺,鸿胪寺,京畿大将军府等等,都在东市和西市之中。

之前紧靠宫城的三公府,则腾出来成为了科学院,医学院和农学院的地点。

由此可见刘志对于这三所特殊学院的重视,已经能与国家行政机构并列了。

最早开设的医学院,已经步入正轨,在理论上刘志早已帮不上任何忙,只能任他们自由发展了。

农学院自开创之处,他便亲自督促带领了十来年,现在他也早已倾囊相授,再也没什么可教的了。

毕竟他知道的都是些理论知识,只能起个指路的引导作用,真正实践还是要靠他们自己。

最近几年他的重心一直都在科技发展上,蒸汽机工艺的成熟,正是这个团队合作的最大成绩。

如今蒸汽机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给机械化的发展带来了颠覆性的革命。

此事对于大汉人民的思想冲击,非常强烈,更多的人开始对格致学感兴趣了。

各地的学校都把它作为了常规课程之一,甚至涌现了一批深入研究格致理论的学者。

对于刘志来说,这当然是个喜闻乐见的好事情,大汉科技要想长足发展,理论研究必不可少。

毕竟他只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所知道的物理和化学知识,都过于浅显和简单。

在毫无基础的汉代,他的知识储量似乎非常丰富,这其中有着近两千年的文化差距。

但按照如今的势头发展下去,最多几十年后,这些知识就会变得远远不够了。

所以,那些理论研究者,才会显得弥足珍贵,就像现代,若是没有牛顿、爱因斯坦这些理论学家,也就没有今日的辉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