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和西藏,对他们来说,自然是天大的好事情,一个个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这次聚会之后,三人丝毫也不敢耽搁,都是立即启程,星夜赶路。
如今已是初夏,远东气候严寒,十月底就开始大学封山,留给他们的时间并不多了。
必须要争分夺秒才行,否则完成不了陛下交待的任务,那可就声名扫地了。
送走了几位将军,刘志又给朝廷发了文书,将此事告知,并让他们商量运送军粮和配合行动。
皇帝在政事上大多数时候都比较好说话,有商有量的,可对于军事行动,却向来都刚愎自用,从来不顾及朝廷的意见。
这么多以来,大臣们也早就已经习惯了他的行事作风,接到文书不管同不同意,也懒得上书抗议了。
都已经决定了,抗议不抗议的还有什么意义。
所幸如今和当初相比,仓库里面钱粮充足,用不着发愁,只需要合理调配就行了,事儿不大。
对于打西藏和远东,朝廷里面也没多大的波澜,经过这么多年来的扩展,大汉人民早就恢复了当年的荣耀感。
不,应该说比任何时候都自信,根本不会把那些羌人部落和匈奴残兵放在眼里。
所以战争的胜负,在他们心目中毫无悬念,不存在有任何的争议。
刘志自己也没当做大事对待,诏书下达之后就懒得再费心。
祭祖完成,对于刘志来说,此次长安之行的任务也就彻底完成,剩下的便是游山玩水了。
城内桂宫虽然经过了维修,但毁损的宫室比较多,也没什么园林风景可观赏了。
因此刘志决定搬到郊外离宫去居住。
这离宫修建在著名的骊山之上,那里风景秀丽,历来就是君王的避暑胜地。
相传周幽王在此建骊宫,秦始皇时改为“骊山汤”,到了汉武帝时又扩建为离宫。
王莽之乱时,这里因为在郊外,所以避过了兵灾,得以保存完好。
山上松柏长青,壮丽翠秀,似一匹青苍的骊驹而得名。
《古迹志》云:骊山“崇峻不如太华,绵亘不如终南,幽异不如太白,奇险不如龙门。
然而三皇传为旧居,娲圣既其出冶,周、秦、汉、唐以来,多游幸离宫别馆,绣岭温汤皆成佳境。”
说穿了,就是地理位置好,再加上有得天独厚的温泉,所以才被历代皇帝青睐。
骊山的离宫,也就是后来唐朝华清宫的前身,“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华清宫也因为杨贵妃和唐明皇的香艳爱情故事,而名声大噪。
骊山还有一处名胜古迹,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那就是烽火台。
当年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就是在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