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个普通的熔炉罢了,他真正的特殊之处在侧面。
那里篆刻着三个符文。
最底部的符文呈现三角形,符文的底部有着几条波浪状的纹路,而纹路的最中间则是一个用小篆书写的火字;中间那个符号则是一个倒置的三角形,同样是一个携带着数个波浪纹路的篆书火字;最下方则是一个携带着圆形的菱形符号,菱形的中间则篆刻着一个简体火字,那是提高火焰温度的符文,也将是决定冶铁炉成败与否的关键。
“符文?!”
夏宁望着自己手中的图纸,瞳孔一缩,心沉入了谷底。
……
杭州府,京兆府,后院。
寂静了数个时辰后,终于传出了一声惊呼。
“符文?!”
南周王朝最年轻的四品工部侍郎,王明之,身穿绯袍,腰挂鱼袋,望着自己身前展开的图纸,手捧茶盏,面色凝重,惊呼出声,“符文?!这不就是个冶铁的炉子吗!周先生!这大冶炉如何要用上符文这种上古便已经失传的东西?”
花梨木大方桌上摊开着一份已经泛黄了的图纸,图纸上则是一个看上去十分粗矮的小炉子,却在图纸上拥有惊人的五十多米的身高以及八米的宽度,整体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放大了二十倍的冶铜炉,但这平平无奇的粗筒状的炉子却在炉身几乎每一个角落上都缀满了用以助燃的却早已经无法辨认的符文。
这些符文便是大冶炉的最终秘密,也是重铸大冶炉的关键。
他口中周先生缓缓摇了摇头,“这大冶炉本就是上古之物……传说乃是欧冶子在龙游冶剑时所筑……”
这位身着黑衣、黑袍、黑靴,还有几缕飘逸黑色长须,几乎从头黑到尾的中年男子指着图纸上那个除了符文之外毫无技术难度的大冶炉叹了一口,“这大冶炉之所以能产出如此之多的钢铁,其奥秘便在于这几个符文之上。”
“难道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吗?小周先生?”
王明之望向了另外一个人,一个鹅蛋脸、穿着嫩黄色裙子的姑娘,“听闻小周先生不过及笄之年,便已经成为了天工门中有数的符文高手……”
眉眼如画、顾盼生辉的少女正捧着一本从东街书铺新淘来的连环画,一边从桌子上的果盘里摸出几个花生与瓜子,边笑边剥。
瓜子皮与花生屑洒了一地。
“嗯?”王明之口中的小周先生抬头看了他一眼,满脸的天真无邪。
这两位一大一小的周先生,是天工阁派来协助重建大冶炉的,大周先生叫做周旭,而小周先生叫做周洛,小名洛洛。
天工阁是直属于皇帝的一个技术部门,既不同于负责督察百官以至于光凭名字就能让文物重臣闻风丧胆的锦衣卫那般位高权重,却又不同于真实负责帝国事务运作的朝廷六部那么的与皇帝疏远,天工阁是一个既得皇帝信任,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