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结果却吃了个闭门羹。
毕竟二人名不见经传,挤不进对方的圈子。
陌子鸣对这类的攀交倒不感兴趣,因为这是一种功利性质的结交,大家都想提前编织一张人际关系网,利于以后的发展。
但陌子鸣参与科举考试只是想求个功名,并非为了仕途。
重要的是,他以后要走的路与常人不同,彼此所在的位面也不同。
所以,在别的考生忙着结交、忙着应酬之时,他则悠悠然关起门来看书,也或是一个人上街逛一逛,放松一下心情。
不知不觉间,考期临近。
按规矩,一众考生需要提前一天进行登记、验明正身,然后领取号牌入场。
号舍的编号一般采用千字文排序,里面的空间很小,差不多就是一张条桌大小,考生吃、睡都在里面。
如无特殊情况,考生一般是不允许离开号舍的,以防作弊。
考试开始之后,除了主考官之外,还有不少同考官不分日夜,交替监视一众考生。
一旦发现作弊行为,立即赶出考场,情节严重者甚至还要夺取功名,终生不得应试。
当然,再严厉的规矩也挡不住利益的驱使,依然还是会有人心存侥幸,铤而走险。
进入考场之后,陌子鸣按编号找到了自己的号舍。
的确很小,躺下来连腿都伸不直。
不过陌子鸣倒无所谓,他可以盘腿调息,效果比睡觉还要好。
一夜无语。
次日一早,考卷开始依次下放。
考试分为三场,每场以三日为限。
第一场主考经义,也就是四书五经的内容,包括诗词类。
第二场主考论、诏、诰、表、判语,大致上相当于是写论文。
第三场乃是重中之重:策论。
所谓策论,乃是让考生结合经学理论对当朝的时事政务发表议论与见解。
简单来说,前两场相当于是理论,主要检测考生的文采,而第三场策论,则是看一个考生对于时事、朝政的理念。
毕竟,朝廷举办科举考试主要是为了选拔官员,而不是选拔才子。
因此历史上有不少名闻天下的才子,或许能写出流芳百世的诗句,但却不一定能够做官。
反之那些状元郎,却很少有传世的诗句。
比如陌子鸣前世极负盛名的李白、杜甫、苏轼这类的诗仙或是大文豪,皆与状元无缘。
主要原因还是科举考试的侧重点不同。
陌子鸣印象最深的,前世历史上既是状元又是文豪者,乃是文天祥。
其作品影响最为深远的莫过于《正气歌》,成为传世经典。
一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