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无线电台和清流派的失败

作者:一万只熊猫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十人的守岛部队,之后则是搭建营房和仓库的木匠,最后则是一个十人的通信小组和施工小组。

赵新之所以一开始就选择了花鸟岛,是因为此地处于广州和北海镇的中间,作为无线信号中继站正合适;到广州的直线距离是1300多公里,而到北海镇的直线距离则是1600公里。在这种条件下,一台功率在100w,vhf频率范围在144~148mhz、uhf频率范围在430~450mhz的全模式收发信机足够用了。

在这个毫无电磁污染的年代,这样一台设备加上合适的天线,只要对方不是躲在磁铁矿山里,基本上可以联通全亚洲了(旷野和海上用vhf,现代都市里用uhf。)

而天线的位置,就选在了王远方前年看过的花鸟山最高峰--前坑顶。整个架设工作需要立四根支柱用于挂载天线,没什么技术难度。

首先要做的是找个地方开始挖坑打眼。每个位置上的基座是一根10厘米内径、一米多长的钢管做成,插进一米深的坑洞里,地面露出部分是十几厘米,然后用水泥填埋;各基座之间的距离是一米。

挖坑打眼这种事就简单了,挖开浮土碎石,打几个小洞用雷管爆破就好。然后清理碎石,埋管再填埋水泥。这之后就是等水泥干燥,然后将菱形天线安上去。

这架菱形天线是工坊那边用纯铜丝制作的,是一个边长半米多的菱形。

其实所谓“天线越高越好”这句话其实并不完全正确。超过最高的高度或不及最低高度,通讯成功率反而减少。

具体来说就是,当天线的高度不超过其本身的波长一半时,发射出去的电波,只有一个主波,围绕在天线的上方,而发射机输出的电能全部分配给这主波;二档天线高度超过二分之一波长时,主波更为缩小,小波数量也随之增加。而用来捕捉通讯的信号,就是最接近地面的波瓣(小波)。所以这玩意也要经过精确计算才行。

所以说菱形天线的长度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要根据发射频率和波长的关系相对应。菱形天线边长应该等于四分之一波长,具体来说,北海镇的通信频率是,那么对应的波长就是毫米(光速除以频率);之后再通过电长度进行换算。

菱形天线在1000~2000公里的电长度是2.8,电高度是0.6。那么天线的物理边长就是波长乘以电长度,即毫米;天线高度为毫米。再通过三角函数计算,得到菱形内的钝角是130度,锐角是50度。

当初就为了搞这么个天线,赵新还特意请教了教育口的那位教物理的李老师,结果被骂的狗血淋头。赵新表示很无辜,咱当初可是学的文科啊!

“15米高的天线?赵总,这时代有那么多电磁辐射吗?你这是打算连通全球,奔向宇宙?”

“啊?李老师,能先联系上国内我就知足了。我这物理都扔下好多年了,高中就没学过。”

“那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