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阑愁,但问取、亭前柳。
李师师看罢,眉宇之间竟是浮现出了一抹淡淡的哀愁。
“周公子不亏号称东京汴梁第一才子,果然文采斐然。”
李师师轻叹一声,将周邦彦所做诗词细心的放在一旁。
“既如此,小姐可是点周公子过关?”丫鬟在旁边轻声问道。
李师师螓首轻点,算是同意了。
随即又将目光放在了最后一张诗词之上,只是微微扫了一眼,那诗词仿佛勾人魂魄一般,李师师目光便再也离不开了。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李师师惊呼一声,竟然从软榻之上站了起来,捧着诗词又是反复吟读两边,时而微微抽泣,时而笑语欢声,看得旁边的丫鬟一头雾水。
“好一个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阕词道尽了人间的苦心痴意,不知是哪一位大才子所做。”
李师师喃喃自语,随即将目光放在了纸张的角落。
晁天二字龙飞凤舞,大有气吞山河之势。
“晁天?怎么没有听过此人?”
李师师疑惑的呢喃一句,不过想想也就释然了,这世间大才之人何止千万,他又如何能够一一认识。
心中窃喜之下,便又将青玉案反复吟读了几遍,爱不释手。
当即,第二关只有周彦邦和晁天二人通过,其他人则是遗憾淘汰。
消息一经宣布,大厅之中其余的几位文生公子不干了,周彦邦能够通过在他们意料之中,可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晁天为何能够通过。
“在下不服,晁天何德何能能够通过,恐怕里面有什么猫腻吧。”
“我强烈要求看一遍晁天所做的诗词,要不然本公子还就不走了。”
“对,看一遍晁天诗词。”
几个文生公子不服气似的叫嚷,丫鬟无奈,只好将晁天所做的青玉案,又读了一遍,声情并茂,读到最后,丫鬟竟低落两滴眼泪下来。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阕词让众人哑口无言,本来信誓旦旦不服气的几个文生公子在经过震惊之后,遮掩着脸灰溜溜的逃走了。
周彦邦宛若雷击一般,直愣愣站在那里,脑海之中算是晁天所做的青玉案。
本来他还以为自己所做诗词已然属于最好的,没想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听得着青玉案才知道什么是传世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