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时会更多。”
“噢...”肖一若拉了个长音:“我可能要给大师个建议,他买的毛笔也许不太好。”
徒弟正想说话,肖一若没给机会。
“一般来说,就算普通的毛笔,大概三到五千字,每天写一百字,一支笔能用一到两个月,如果保养的好,还能用更久。
如果按照一万支毛笔,三十年最低能写三千万字,那每天不得两千多到三千。
哇哦,一般人真做不到。”
徒弟有些窘迫,这展开他完全没想到,毛笔和硬笔差距多大他一清二楚,两千多字,你就算胡写瞎写,算上换纸,蘸墨,洗笔各种时间,一天,一个月,就算一年坚持下来,三十年?别开玩笑了。
场面一度有些尴尬,节目组都在忍笑,摄影机第一时间便架设到位,完完整整地记录下这段对话。
“这位徒弟才来不久,夸张了一些,”另外一位本在后边忙碌着身穿中山装的徒弟走了过来:“早期师傅穷,都是买的文具店里便宜货,更没有砚台,用的是瓶装的墨水,消耗自然大一些。”
肖一若不置可否,没有与他争论,不着急。
不得不说,这位大师架子确实大。
节目组进来了快二十分钟,茶喝了两泡,这才姗姗来迟。
别说,还真有点艺术家的范儿。
和短视频里打扮差不多,帆布鞋,白大褂,山羊胡子飘啊飘,只是一双小眼睛将气质一块打了不少折扣。
不晓得是不是给肖一若下马威,嘴上在道歉,说的却是正在和某某书法协会某某大家聊天,所以耽搁了一阵,望众人不要见外。
两人相对坐定,大师左右各站定一徒弟,目视前方,面无表情,像是俩保镖。
放在平时,导演也许会商量,诶,要不把这两人撤了,上电视影响不好。
可现在,他笑而不语,请继续你的表演。
“大师你好。”
一切准备就绪,肖一若正式开始采访。
“主持人好。”万林轻抚长须,笑的很是和蔼。
“请问,您是什么时候有了大师的称号呢?”
万林身后两位徒弟怒目而视。
“别误会,”肖一若陪着笑:“我这还是第一次见到大师级别的人物,心里有些紧张。”
“没关系,”万林不晓得是没生气,还是涵养好:“只是同道中人抬爱而已,不必当真。”
“哦,那有没有一个标准呢,比如要到什么水平,或者一副书法字画得卖到多少价格,才能达到?”
肖一若满脸的求知欲,让万林不好发作。
奇怪,不是说这节目很普通,基本是投采访者所好,随意问几个问题,表演一番结束,现在是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