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宋豪辉的介绍,林浩才明白过来,川飞是想让国内这些系统开发公司自己竞争,从中选择一个最优选项。
“是啊,都2026年了,六代机的开发工作肯定也提上了日程,劳总,你们那边有什么技术难度吗?”
见林浩问自己,一直在走神的劳逸轩立马反应过来,想了想之后,才打算回答林浩的问题,很明显如果他们自己能搞得定的话,也不会来找林浩。
“是这样的,按理来说,我们之前也承担过j-35的飞控系统开发工作,新组建的防务部门对于这方面是有经验的。
而且我们公司的人工智能项目也和川飞有合作,之前还不是举办过人工智能战斗机比赛嘛。
目前根据他们的介绍,以国外战斗机为例,早期版本的f-16只有十几万行代码,后来的f-22有200多万行,至于最新的f-35也有2400多万行代码,预估六代机代码行数为5000万到1亿行之间。
差不多相当于一套全新的量子计算机系统代码行数,因此软体开发工作靠他们自己是完成不了的,同时国内能够完成这一任务的公司也屈指可数,并且还要花费大量时间。
虽然说是竞标,但国内有这个能力在5年内完成这么庞大软体开发工作的国内也就只有我们了。”
听到劳逸轩的介绍,林浩当然明白,如果不是有小萤的存在,很多代码编写工作可以交给它来进行的话,林浩是别想这么快见到量子计算机系统的。
目前星空科技公司参与软体开发工作的一共超过5000人,其中一半以上具备量子计算编程语言x编写软体的能力。
确实在国内找不到第二家能够完成上亿行代码工作量的公司了,即使有,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
拿f-35来举例的话,从项目启动到验证机首飞花了4年,量产机械首飞花了10年。
虽然现在外面流传在鹰酱第六代机首飞的消息,但真假谁都不清楚,光靠时间节点来说的话,验证机首飞是已经确定的消息。
而川飞的六代机目前应该是完成技术研制工作,全方位进行开发工作,也才有了今天的软体项目。
而在软体开发过程中也要与他们进行合作,实时检查软体与硬件之间的契合度,这是一个可能要耗时10年左右的大项目。
至于所谓的六代机的概念,和以往五代机4s的标准完全不同。
五代机以隐身、超音速巡航、超机动、超态势感知能力能力为指标,但六代机的研发上,全球就看法就不一致了。
目前具备开发六代机的国家数来数去也就两个,而林浩看到的所谓不同的第六代机的标准,最起码应该在五代机的技术标准上进行技术突破。
智能性是最重要的特定,也就是是人机体验感要远超其他飞机,甚至也可以实现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