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七年七月七号,在首都机场送走了朱樱之后,关山搭着飞机去了香港,落了地以后,立马换乘另一个航班飞回了庐城。暑期学校事情太多,新招的博士后贾英林下星期进站,下学期的新课程《粒子物理实验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要备课,关山实在是没有时间可以浪费。
暑期学校将近一个月,关山认识了不少搞科研的好苗子,其中有几个虽说不能和朱樱相比,但也相当出色。关山兢兢业业毫无保留地把所掌握的知识传授给他们,希望可以吸引这些好苗子来报考自己的研究生,从而建立一个优秀的科研队伍。
新课程要备课,整个暑假,关山晚上的时间基本上都花在备课上。他倒是非常享受备课的过程,这段期间,他把过去所学的各种实验方法和软件通通又捋了一遍,把国际最前沿的产品和技术进展包括进来,更新了自己的知识储备,每一天都能学到新东西,他乐此不疲。
博士后贾英林七月中旬来组里报道以后,关山和他长谈了几次,两个人都希望可以在硬件上做一些像样的东西出来。贾英林今年二十八岁,金陵人,身材高挑,长相上有着南方小伙的清秀,他在东北大学读的本科,说话里又带几分大碴子味。他在粒子物理所拿了博士学位,他的博士导师刘运来是国内硬件的大拿。
做硬件的人一般文章比较少,在评定职称和申请人才帽子上一直比较吃亏。刘运来五十来岁,没有杰青头衔,但是他的硬件水平在粒子物理所是无可争议的第一。贾英林是刘运来得意弟子,功底扎实,见识非凡,但他也缺乏一到两篇过硬的文章,所以在寻找教职的时候比较困难。博士毕业以后,贾英林申请了国家理工大学的博士后位置,想在这里过渡一下,做一两个好课题,发几篇出色的文章,争取找一个像样的职位。
关山知道,如果那个重点项目中了,他们就有钱深入开展那个探测器项目,贾英林的目标就能达成。七月份答辩完以后,江老师听到些小道消息,说这一次希望很大,关山暗自高兴,但是基金委没有正式宣布,他总是不踏实。心里悬着个事儿,又不好对外宣布,他只得按下性子,焦急地等待基金委放榜的日子。
他想学习别人是怎么处理这种压力的,上网一查,小木虫上,一大堆神神叨叨的秃头博士博后讲师副教授们抱团取暖,发金币,求祝福,看得关山啼笑皆非。
好不容易熬到二零一七年八月十七号,二零一七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基金评审结果正式公示,关山的重点基金和张博的面上项目都中了。国家在五年内给关山和马平三百万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有了这笔钱,他们可以把那个探测器项目全面展开。张博拿的面上基金是基于他青年基金的科研成果,四年,六十五万人民币的资助,可以帮助他深化他在cern希格斯粒子的研究课题。
听到消息后,组里的小伙子们都兴奋不已,嚷嚷着让关老师张老师请客。张博咧着嘴让学生们挑地方,他付账。学生们说关老师那里应该还有一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