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大格局

作者:淡墨青衫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按朱载墐的设想,王府以荆州,岳州,武昌,常德为根本中心。

然后辐射的是九江,长沙,开封,直至江南和浙江的一些沿江城市。

如果朱载墐能控制粮食售卖,意义绝对不光是赚钱那么简单。

等于是将半个大明的命脉抓在了手中。

而且粮食买卖可以渗透出去,为荣王府在江南和浙江扎根,从事更赚钱的海贸生意打下不错的根基。

这才是眼前这个会的根本所在。

控制粮商,甚至在将来掌握整个湖广粮食售卖的议价权。

通过粮商再来渗透南直闽浙,加入海商队伍。

这么深远的布局对于朱载墐来说也是前所未有之事,但最少眼前的事,他感觉应该是可行。

粮商们的脸色就是阴晴不定了。

荣王府这么深入的介入粮商之事,所有人都感觉到了王府的决心。

粮商们的感觉是忧喜不定。

忧的是王府的定价议价招标等一系列流程下来后,他们可以操纵粮价彼此联合的空间极小,此后等于是被荣王府牵着鼻子走。

而王府的势力对普通人来说就是如山一般庞大,可以随意碾压。

湖广的其余王府也会出售粮食,毕竟各家王府都是家大业大。

但各亲藩王府是做不到荣王这样的精细,都是由王府的太监和清客与粮商打交道,各家亲王可不耐烦理会这样的事。

亲王们只管用权势兼并田亩,抢夺好处就行了,何必这么费力气?

喜的便是,以荣王府原本的根基加上现在的做法,一年百万石以上的交易额可以保障。

另外以王府收粮和入储发售,一系列的流程看起来都是相当的透明和快捷。

只要招标出价这一方面完成,各粮商都可以直接从王府设立的粮库取粮就行。

粮库又是设在水运便捷之处,从收粮到储粮,运粮,发售,这几个环节都相对省时省力,可以节约不小的成本。

而且随着王府出手,时间久了,买粮的基数会越来越大,各个粮商的买卖也会越来越大,可以排挤掉不少同行原本的生意地盘,将自己的买卖做大。

真正的大粮商在本地也是颇有地位的,甚至官府士绅们也会屈意相交,一般商人遇到的危险,粮商是不太可能遇的上。

因为没有人能保证一直风调雨顺,对地方官员来说,刑名仓储文教等事各有侧重,但在荒年不造成大规模的饥荒和流民,还有不大规模的饿死人才是重中之重。

一旦到了荒年,除开本地的常平仓之外,官府可倚仗的就只有这些可以从外地大量购粮的粮商,是以只要稍微有点智谋常识的地方主官多半都不太会为难粮商。

只要将盘口越做越大,各家粮商的地位也会越发稳固,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