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老师都是挖他的人,既然如此,郭淡当然会给予认可,只要在小伯爷学院毕业,可以直接来一诺学府就读。
这就形成一整套得教育体系。
在安排这些事后,最后郭淡又去视察了开封府的工商业。
可见工商业在卫辉府的地位是最末的,农业第一,学院第二,工商业排到第三。
除农业之外,开封府最大的产业就是报刊,如今开封府每年的印刷总量,如果不算小说的话,那比全国各地的公文、报刊、文章等等印刷总量还要多得多。
京城的生活日报、马报在开封府那就是属于不入流的,也不是一个量级得,除非是皇帝的谕旨,否则的话,他们都不太看京城的报刊。
内容完全没得比。
在江南,这九成九的报刊也都是来自开封府。
那么纸张、墨水与印刷有关的商品,也是开封府最大的生产业。
同时也是开封府第一进口商品。
如播州那兴建的造纸坊,全部都是送往开封府的,别得地方都不送。
在处理完这些事,郭淡便打道回府。
微微摇晃得马车中,郭淡与徐姑姑人手一张报纸看得是津津有味。
“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贾,口谈道德,而志在穿......!”
郭淡突然向徐姑姑道:“夫人,这是一个什么字?”
徐姑姑看都没有看,便道:“那个字念yu!”
“哦,而志在穿窬!”
郭淡又挠挠头问道:“百泉居士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徐姑姑瞧了眼郭淡一眼,道:“这是讽刺世上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伪君子,你连这都看不懂吗?”
郭淡理直气壮道:“我一个童生,怎么可能看得懂,关键这错也不在我,都是百泉居士的错,这报刊应该是大众商品,他却写得连我这个童生都看不懂,可想这受众面是极其有限的,我待会还得让人告知他一声,尽量要写得通俗易懂,不然的话,这会影响我们报刊的销量。”
徐姑姑甚觉无语,就这文化水平,竟然也能够让天下聪明人都为之起舞,可真是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啊。
......
与此同时,山东地区也在开始改革中。
临清。
“陈侍郎来了,坐坐坐,我跟你讲一件趣事。”
王锡爵见到陈有年入得屋来,乐呵呵地招手道。
陈有年坐下之后,满心好奇道:“什么趣事?”
王锡爵拿起一份资料,抖了抖,呵呵道:“这是柳家刚刚统计出来的土地亩数,信行算了算,如果不算朝廷给予那些免税人士的补贴,哪怕就是免除一半的农税,可结果却跟以前的税入相差无几,你说这可不可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