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色的表链表壳和众多的金属部件都是他不需要的。
他需要的零件绝大部分是手表上的非金属部件,圆形的蓝宝石玻璃就是其中最大的一个零件。
陈致把其他不需要的手表零件全部放回到盒子里,塞进抽屉的一角。
再从文件袋里面掏出银色方块,放在桌面上,陈致开始盯着这个银色方块传输着指令。
很快,银色方块上方开始像水流一样出现一个和先前手表形状一模一样的表壳。
银色的表壳在成型之后便脱离了方块,悬浮在上空。
接着出现的是表链……
陈致在实验室设计的金属零件从方块上接连着成型冒出,一个个的悬浮在方块上聚集着。
桌子上面的银色立方体也在不断的缩小,等全部零件制作完成以后,体积已经小了大概四分之一。
拿起镊子开始一个一个的把悬浮着的零件和从手表上拆解下来的零件夹住装配在一起,由于众多的零件都是悬浮状态。
这给陈致的装配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每装完一个,他都不得不用东西压着,才能继续装配下一个零件。
专注工作的情况下时间过得很快。
悬浮着的零件已经只剩下几个,等陈致把表盘上的三根指针装上,橡胶包裹的镊子夹起桌子上的蓝宝石玻璃盖在上面。
随着蓝宝石玻璃四周的银色物质微微变形,镜片也被死死的固定住。
最后把浮在上面的表链取下,卡在手表的两边。
伪装成手表的监测设备彻底的完成。
先设定为30秒后进行第一次采血测试。
陈致把它戴在左手上,感觉很轻,很是冰凉。
30秒后,一根银色的中空采血针从手表上扎了出来,刺进了他的皮肤,然后又快速的缩进手表里面。
整个过程极其的短暂,采血的工作就完成了。
没感觉手上有传来痛感,就像是被蚊子叮了一口。
很快,一个细微的黑点出现在表盘上面的一个银色的小格子上,一个格子代表一天。
届时从格子中就可以看出每次采集的cz-1的量。
现在看到的黑点极其细小,这个点就是陈致的参考点,如果以后出现的黑点越大,就代表他体内的cz-0物质越多。
这样就能很直观的看出体内血液中cz物质的含量了。
第一次采血完成后,陈致在手表一旁的旋钮上拧了几下,把采血监测的时间定为三小时一次。
3、6、9、12手表上时针在每个整点上都会自动采集一次血液,以后每天会有8次。
没办法,在更专业的监测手表做出来前,只能这样了。
全部收拾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