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不是爱风尘总被前缘误

作者:独坐前轩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那可够你喝一壶的。

据《三风十愆记》载;明灭元,凡前朝贵戚勋臣子孙流寓中国者,(明太祖)即令所在编入户籍,其在京省,谓之“乐户”,在州邑,谓之“丐户”,世代不许脱籍,以示惩也。

随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间又到了明清时期。

真可谓是‘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除了“当番承应”制度,明清两朝几乎把元朝所有压迫剥削风尘女子的制度都给继承了下来。

但这还不算完,由于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一生节俭的缘故,他居然别出心裁得规定,全国的教坊乐户女子要按人头定期缴纳一笔额外的脂粉钱,用于给后宫的娘娘妃子公主们,采买胭脂首饰……拿人家女孩的卖身钱给自己女人买胭脂,算你老朱够狠!

这样一来,可就在那些女孩落入火坑的女孩身上又重重踩了一脚。

要知道,唐宋时期的花捐多数时候只是个名目,官老爷们其实并不指着拿这笔钱去做什么事情。

而朝廷在做度支预算时,也从来不考虑花捐的收益,属于‘只要能够负担当地‘官给衣粮’支出,就有它没它都行的一笔钱。

因此女孩想脱籍从良的时候,随便给点钱意思意思就行,甚至只要你有什么能打动上官的特殊才能,那连这点银子都不必给。

比如上文所说那个告老出籍的女孩,就是以文采(陈状)打动了苏学士,一文不花就脱籍了。

然而现在可真要了亲命:朱元璋他本人还算不贪恋女色,这摊派下来的脂粉钱也算凑合;可从永乐皇帝开始,明朝皇帝们的后宫是一个赛一个的大,这压下来的脂粉钱也越来越多。

虽然明代风尘女子的处境要比唐宋时期恶劣许多,但由于此时‘花钱’这种残酷剥削的手段还没有被鸨母们开发出来。

因此想要给一个女孩赎身脱籍,终归还是有些办法可想,大不了和女孩两人一起想办法攒钱。

这想要来钱儿,穿越者最快的途径还是贩卖红丸丹药,这种事情在明代都发展成产业了……每当夜色降临,在画舫岸旁的灯烛摇曳处,总有‘东南西北四门大官人’开得生熟药铺,专卖各式红丸丹药,为那些渔色之徒昼夜服务。

对了,说起明代,那就得说说那出耳熟能详的《杜十娘》。

这书袋咱就不吊了,不知道的上网一搜就有,关键就想说一点:那杜十娘已蒙李甲赎身,这妆匣中又有价值不下万金的珠玉宝石,那为啥十娘她不把李甲这负心白眼的混账玩意儿一脚踢开,自己一个人安安静静得生活呢?

这就是因为之前那李甲并没有多余金银贿赂去老鸨给十娘她脱籍!

(杜十娘:“这件从良美事是妈妈你亲口定下的,如果妈妈要反悔,郎君拿上银子就走,儿即刻上吊自尽,届时妈妈可就人财两空!”

那虔婆思虑半晌,终于一咬牙道:“既如此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