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思千转,不住的在修改补充自己的计划,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已经暴露在城墙上那些人的眼里了。
倒不是说城墙上那些三大机构的好手有多么厉害,其原因,归根结底是赖刘喜自己!
说到底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要说‘游荡’,‘不经意间’,确实是个好法子,但好法子也要用对地方。
这两招放在城里的街道上,任谁也挑不出毛病,但这可是在城门口啊!
在城门口的人只有三种行为,第一种,是士兵或者官方身份的人,在城门口和城墙上站岗。
剩下的两种就更简单了,要么进城,要么出城,就这么简单。
再说刘喜,是,看外表不仔细看是看不出什么异样来,但他在城门口附近,没事就东张西望,还随便溜达,都不用城墙上的那些好手。
在城门口站岗久了的士兵都能看出来问题来。
这个错误挑明了说,确实是非常愚蠢,但要是设身处地的去想,好像也不是那么不能理解。
首先,以刘喜的身份来说,高高在上自然是不用多提,可日子久了,他还能记得底层的生活?
此处也不要提,刘喜前段时间带着织田信长四人长途跋涉,且没有暴露在四大机构的耳目下。
这件事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刘喜的身份写做东厂督主,叫做内鬼!
靖朝四大机构虽说行为模式各不相同,但基本的情报组织架构都是差不多的,更别说刘喜在任时,除了关注江湖外,成天就在跟曹正淳一起密谋怎么搞其他三大组织。
所以,就算刘喜没有插手其他三大组织的权利,但经过东厂多年的渗透和打探,其行为模式也知道个十之八九。
在这种前提下,别说刘喜这个资深宗师了,只要知道了这些东西,就算是一个不通武功的白身,也能把织田信长四人安全的带到京城。
更别说有一件事直接点明了刘喜早已不懂,或者说是生疏了情报组织的底层生活。
那就是刘喜在带队渗入东瀛后不久,还没来得及正经办事就被人设计抓住了。
单从这一点看,刘喜就暴露的不冤,更别说此事还有其他因素存在。
再者,刘喜的心头大患是三大机构中的领军人物,是正在全城搜查的三大机构的密探,其余的人和事自然在刘喜的脑海里,存在感就会显得非常弱。
更别说在昨日,不,就算在刚才,刘喜都没把守城的士兵当人看,直至看到了三大机构中的好手,心中才提起了警惕。
所以,顺着这种思路细想下来,刘喜犯的错虽然明显且愚蠢,但也不是不可理喻的。
此时回到正题,刘喜还在慢悠悠的向城门进发,一些改变悄然发生在刘喜的周围。
当刘喜意识到时,逃命的时机已尽!
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