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子,您也别抱太大希望,我尽力而为罢了。”
老太太正要千恩万谢,就听一个声音道:“什么高人必有深意。”原来是小白回来了。孟知微将去宋州的事跟它说了。小白当即欢呼:“我早就说这家住不得了。”
这小虫意儿竟然会说话!?老婆婆惊在当场。
孟知微简单收拾了一下,银子还有十几两,便全带在身上。拿一把锁将门锁了,便跟老婆婆望宋州而去。
汴州到宋州差不多有四百里,两人晓行夜宿,一路无话,十来天后便到了宋州。
老婆婆的家在宋州城东门外不远:一道柴篱围着几间东倒西歪屋,屋前一棵老槐树,正开着槐花。枝枝杈杈盖了半个院子。
孟知微急于破解那卦,水也没顾得上喝一口,便让老婆婆把当时的情景重复了一遍。
那先生画卦的地方,就在老槐树下。所画的卦早已湮灭。孟知微便站在曾经画卦的地方,心里想着那卦,一直站到星星出来。
老婆婆不敢打搅孟知微,怕扰了他的思绪,至此实在不忍,便催孟知微歇息。床铺早已备好,孟知微当夜便在老婆婆家住了下来。
第二天,孟知微早早起来,正要继续参悟那卦,却发现老婆婆病在床上。
老婆婆一大把年纪,又奔波了数十天,得病也不是太意外。孟知微少不得端茶倒水伺候,又贴上自己的银子给老婆婆请郎中抓药。
屋里本来就逼仄,又有个病人,气味可想而知。小白死活不肯住屋里,说要在老槐树上筑巢,孟知微只得由它。
喜鹊筑巢有个讲究,落在的地上枯枝不能用,这么一来,只能到树上找材料,孟知微也帮不上什么忙。再者只有小白一个,七八天了,巢还没筑一半。
老婆婆的病一直没有好转,孟知微的银子越用越少,眼看药也抓不起了。这天孟知微坐在院中发愁,小白衔了一根树枝回来。两天没注意,喜鹊巢有西瓜那么大了。
孟知微有点惊奇,便问怎么回事?小白答道:“发大水了。树枝好捡了。”
“哪儿发大水了?”
“城西。”
看看老婆婆正在昏睡,孟知微连忙跑进宋州城。城西门没开,城头上满是人。
孟知微上了城头,但见西边一片汪洋大水,水边有好多人在捞东西,身边的人正指指点点议论着水势。
“看来这一劫算是躲过去了。”一个人说道。
“不错,据说水头直奔东南去了。”另一个人说。
“还是宋州城地势好啊,据说汴州城都淹了。”
“这消息你听谁说的?”
“不用听谁说,我邻居捞起了一口衣柜,里面坐着个小姑娘。问了一下,是汴州人,才十四岁。”
……
听到这里,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