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己不利,与他人不利,甚至能大乱丧德,埋下亡国根源,但领悟之后,反得一壶酒来,如此一来,便是喝着,也不安生,该是心有顾虑吧?有趣,有趣……”
这般想着,他自斟自饮,端起酒杯,对着天上举杯。
“可惜,有酒无月。”
这太华秘境玄妙异常,亦有日夜,但天有两日,却无一轮月。
摇摇头,他一饮而尽,入口清香,后劲绵长,佳酿醇香。
放下酒杯,便生遐思。
“这太华秘境之中,除了座座悬峰,还有广袤大地,其中村庄林立,有人繁衍生息,这些人若能潜心为学,就可能与书山上的长恩村产生共鸣,被引导至此,从此远离田间地头,于书山学海中恣意畅游,却也回不去了。”
他看了一眼壶中酒。
“人如此,那酒呢?是如桃源一般,无中生有,虚实不定,还是也有一处源头,只是旁人不知?”
忽然,他心中闪过一道灵光,那心中的人念金书隐隐震颤。
他放下酒壶,放空心灵。
顿时,陈错的五感越发灵敏,那竹楼周围的景象,一时都分明起来。
很快,他心有所感,笼罩一处——
一座竹舍中,正有一名孩童读着书,其父坐在前边听着,不时点头、摇头,时而欢喜,时而失望。
陈错心念一动,一道心念传出,那孩童忽然停下,问道:“读书为了什么?”
其父一愣,旋即思索了一下,道:“读书才有饭食,才有衣衫。”
孩童接着问道:“为何读书会有饭食、衣衫?”
其父又是一愣,这次思考的时间更长了,才道:“这本是你祖父告诉我的道理,读书就有饭吃,便有衣服穿,便是你祖母也是自书中而来,如今我告诉你,又哪里有许多疑问?”
孩童一愣,点点头,不复多问,再次埋头朗读起来。
竹楼之上,陈错叹了口气,一挥袖,从楼中飘然落下,便朝着村外走去。
那鲁余很快就追过来,遥遥喊道:“仙长何故不辞而别,可是觉得招待不周?”
“无他,此处难解疑惑。”陈错头也不回的走了,沿着山间小径前行。
.
.
竹林屋舍,窗明几净。
清瘦老者再次过来拜访。
他被一名童子领进门中,见了堂中的道隐子,就笑着问道:“师兄啊,何时可以对弈?我那两个徒儿,都已准备好了。”
“不急,”道隐子神色如常,“我那小弟子,刚刚入了书山,等他出来,就可对弈。”
结果清瘦老者听了,却是一愣,跟着就苦笑道:“师兄啊,那书山之径,没个两三年,如何能走完?”随即,他试探着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