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静静地悬浮在空旷地太空中。
突然,它的周围许多细小的舱门都不约而同地打开,不多时,一艘艘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的飞船从这些舱门通道中逐一飞出,就像打开的蜂巢里飞出的工蜂一样,向四面八方散去。
他们在离开一段距离后便向其他星系跃迁离开,有些则在飞行数光时后停船,隔着上亿公里看着这里——这个距离太远了,任何肉眼都无法看到中央的天启,即便是能看到可见光外光谱段的新人类。
但所有人依旧等待着,等待着天启第八次启动。
也是最后一次实验性质的启动。
而目标也很显而易见:一万八千光年外,北方长城南麓,地联某星系。
在所有人员撤出天启后,围绕着天启的数万个外部监视器打开,加上其中原本带着的十万多传感器,每秒种海量数据被收集起来,发动给远在亿万公里外的指挥中枢。
人们看到,圆环宝塔的最底层圆环,缓缓亮起来了。
距离天启最近,最大的巨型圆环,原本亮银色的表面,逐渐变成了淡淡的金色,并随之发出金色的光芒,如同太阳一样耀眼。
约摸五分钟后,次级圆环也亮了起来,它虽然直径比第一级圆环小,但发出的光更亮。
就这样每隔五分钟,圆环宝塔上三十二个圆环一层一层地亮了起来,发出的光芒一个比一个亮,到了最后一级,其光芒已经堪比恒星毁灭时,所释放的氦闪了。
完全亮起来的圆环宝塔,每时每刻都在消耗海量的能量,如同宇宙中的明灯一样,亿万公里外的人们通过飞船外的监视器,捕捉到了天启的光影,如同突然诞生的新星,即便用即便用肉眼也能看到。
他们看不到,宝塔圆环逐渐产生一股隐形的宏观立场,这股立场的力量之大,竟然在中子星表面,吸出一个小小的涟漪!
要知道,中子星直径虽然有18公里,但由于其仅次于黑洞的超大引力,它的表面十分光滑,最高处与最低处的落差,仅仅为一个原子!
这点涟漪快速在整个中子星表面浮动起来,使得原本每秒15周的自转速度,逐渐降低,并引起不规律的引力波向四周荡漾开来。
可是,仅仅吸出涟漪并不够。
随着时间的推移,涟漪越来越大,在越过某一个阈值之后,逐渐从圆环宝塔正下方、中子星表面,吸引出一个小球。
这是一块直径一米的小中子星。
它的质量等同于月球质量,其密度等同于原子核的密度。按理来说,这么小的中子星是无法维持的,引力并不能保证所有原子密堆在一起,在分离的一瞬间就应该爆炸——或者撞向它的母星,产生万亿吨氢聚变反应,足以掀翻方圆百亿公里的超强能量风暴。
可是它没有。
在外部装置的牵引下,这个小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