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的盟军,共建基石。
然后他遇到了自己的师弟,光鲜的王常田,然后创造了光鲜影业!
创办光鲜影业一度是张昭的“高光时刻”,在张昭式的高速路上第一个被移植过来的“发行”模式迅速大放异彩。
“地网发行”创造了业内瞩目的“光鲜速度”,也加速了华夏电影类型片的商业化道路。
只是后来他被踢出了光鲜,然后他结识了与自己有相似“宏大叙事”习惯的贾乐停。
贾乐停用更加高维的“生态化反”、“互联网改造电影”的思想流量将张昭招揽,并给予了他极大的权利和自由。
只可惜贾乐停ppt做的很好,但是却忽略了战术层面,然后将乐士带入了旋涡,乐士影业也被拖了后腿,导致张昭再次离开。
这是一个具有悲情色彩的人物。
思维和能力都有,但是却一直错付。
“我想要让光鲜影业独立上市。”张昭道,“但是光鲜传媒的股东却非要让光鲜影业并入光鲜传媒一起上市,我不甘心啊!”
陈昊闻言点了点头,关于张昭离开光鲜这个问题,前世也多有猜测。
王常田从来没有在公开场合发表过意见,外界不得而知,倒是离职后的张昭有过几次公开回应。
虽然每次说得细节不尽相同,但是主题意思基本上一致,即张昭是一个忧患意识非常强的人。
在2010年左右,他已经隐约感受到互联网对影视产业的冲击,因此不愿意错过这一波潮流,而选择再次出发,创立具有互联网属性的乐士影业。
话虽如此,但是外界始终认为张昭离职光鲜根源在于自己创立的光鲜影业无法独立上市,必须依附在以电视节目制作为主要业务的光鲜传媒内,张昭是失望之下做出的决定。
关于这个论断,大家认为有部分道理,但是不全是,在光鲜ipo的招股书里其实能够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或许可以从个人利益的角度为这一事件下注脚。
根据光鲜影业2011年6月份发布的招股书显示,作为公司的发起人之一和光鲜影业的重臣,张昭在光鲜传媒持股仅仅为%。
持股比例远远低于李晓萍、李德来、王长田妹妹王牮等人,更是在排名前十大自然人股东之外。
这样的待遇显然与贾乐停给予他的不同。
根据2016年乐士影业披露的重组报告,张昭当时直接持有乐士影业%的股份。
按照1成现金+9成股份对价计算,并购完成之后张昭除了拿到万元的现金,还拿到上市公司乐士网%的股份。
如果这些股份比例不够直观,换算成对应的市值更加容易理解。
以乐士影业注入乐士网那个时间点来算,张昭手中乐士影业的总价格约为亿元,而当时的光鲜市值不过3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