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高深

作者:大熊不是猫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p>

如果沈光林听到,肯定是要辩解的,他当然没有使用辅助!

沈某即使不走正道,走的也是谷道啊,怎么可能用药嘛。

此番停战,沈光林终于要起床开始备课了,然后国立大学的工作人员已经过来搞接待了。

怎么办?怎么办?

这次沈光林不打算继续讲生物了,他准备回归自己的老本行,讲讲化学,哦,不,讲讲物理,就讲最纯粹的理论物理。

他沈某人原本就是学物理的,跟化学和生物都不沾边。

那天也是强行装逼才讲生物,真要讲的细致那他就真的傻眼了。

在纯粹的理论物理界,沈某还是可以一战的。

这次的讲座的地点是在国立大学的学生礼堂进行。

这个会场能够容纳3000多人,今天依然是座无虚席。

跟上次听讲座的几乎全是物理人不一样,这次听讲座的至少有一半生物人,或者一多半。

大家都不明白,沈教授的研究跨度为什么可以那么大。

国家办事处处的同志也坐在台下,他就是捧个人场。

毕竟,他是学政治经济学的,对物理理论几乎一窍不通。

讲座开始了。

沈光林的装备依然是一瓶枸杞茶水一个,笔记本,一份厚讲义,这次连幻灯片都没有。

大家还想听沈光林继续讲述人体的dna呢,毕竟这话题大家好奇的很,谁也不知道他会研究到哪一步。

沈光林终于动作了,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哗哗哗写了一长串公式。

这,这一看就不是生物啊,看起来像是一道有点复杂的数学题。

“我今天要讲述的,就是理论物理届的标准理论模型,有听不懂的朋友们就要抱歉了,科技和知识都不会等人。”

理论物理这才是沈光林研究的领域,是他发家的起点。

目前,小林诚和他的师兄益川敏应已经把标准方程完善好了,只是还没有在《自然》或者《科学》上刊登,沈光林提前把它拿出来讲了。

这次真的对得起那5万新币了吧。

其实,标准理论模型要从杨·米尔斯理论开始讲起。

1954年,杨振宁和米尔斯提出来一个理论,旨在使用非阿贝尔李群描述基本粒子的行为。

1960到1970年代,理论物理届引入对称性自发破缺与渐进自由的观念,这才引起了大家对这个理论的重视,然后发展成了标准理论模型。

后来,研究标准理论模型的都获奖了,反而是蒋振宁和米尔斯没有能够凭借这个理论获奖,也是遗憾。

杨振宁毕竟已经获得过一次诺奖了,他可以不在乎,但是合伙人就不一样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