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庙上的鬼

作者:大熊不是猫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孙女婿的孝心。

刘师傅是老爷子的御用厨师,手艺相当不错的,他听了老太太的话,直奔后院,金丝楠木的围墙内,圈养着几只大鹅,各个膘肥体壮,看到人过来了,一个个嗷嗷叫,似乎正在引颈向天歌。

刘师傅跳将进去,然后一只大鹅伸长了脖子就率先冲过来,似乎是要进行搏斗,这愚蠢的人类,拿命来吧。

“这个不错,就它了,得有二十五六斤重。”

不自量力果然是不行的,刘师傅伸手就捉住了大鹅的脖子,它本来是要拼命的,结果被命运扼住了脖子。

至于其他的大鹅,它们就老实多了,见到厨师一类的人就得躲的远远的,因此命也长一些。

沈光林和李蓉陪着老太太在院子里说话,顺便看刘师傅给鹅拔毛。

鹅毛是雪白雪白的,可以制作各种扇子。

当然,听说高端的羽扇用的是雁毛。

“刘师傅,炖鹅的时候炖的烂一点,爷爷和奶奶的牙口不好,肉不烂的话容易塞牙,而且,这个竹鼠也一起杀了吧,这个肉也好吃的。”

沈光林交代的很是仔细,主要是他也想尝一尝这个小东西是不是真的很好吃。

“这么大的老鼠,这也是用来吃的吗?”

刘师傅还真没见过的这么大的老鼠呢,提起来一颠,都有五六斤重了。

“当然能吃啊,这个是竹鼠,就跟大鹅的做法一样就行,它是吃竹子长大的,不脏。”

“要剥皮不?”刘师傅还是继续问道。

“啊,脱毛就可以了吧。”沈光林也不是很懂,他也有些纳闷,为什么京城卖肉,有些猪的皮都剥掉了呢。

在饮食文化上,这时候就体现出南北的差异了。

李蓉早就想吐槽了,她上次去金陵,吃的是山羊肉,结果肉是带皮的,嚼了半天都没有烂,还不好意思吐。

其实,南方吃肉不剥皮是有历史沉淀的,这里面还有个典故呢。

早在北宋初年,当时南唐还在,南唐使者韩熙载出使北方。

宋廷的人嘲笑江南人是带皮一起吃羊的,因此问道:“江南人为何不食剥皮羊?”

韩熙载则回答说:“这是江南多产罗绮的缘故。”

意思就是,北方寒冷,过冬的时候需要羊皮来保暖,南方人有钱,都是穿绸缎衣服的,所以用不着羊皮,所以不剥。

沈光林的家里还收藏有一副韩熙载夜宴图呢,从老爷子这里顺走的,可惜是明摹本,原版的早就遗失不见了,据说还有个宋摹本的,也不知道在哪里藏着。

吃饭了,饭菜端上来,一大盆鹅肉,一小盆竹鼠肉,一个凉调黄瓜,一个凉调荠菜。

看着老爷子坐着不动,大家都愣住了。

难道还有饭前祷告不成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