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八章 卡门(1)

作者:大熊不是猫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看时间都到中午了,该吃饭了。

瑞典的伙食还可以,如果不爱吃鲱鱼罐头的话,可以吃“妈妈的肉丸“或者瓦伦堡野味。

妈妈的肉丸其实就是普通的洋葱肉丸,但是“瓦伦堡野味“可以视为“贡品“,表示用来感谢广阔的瑞典森林慷慨奉献丰富的野味:如驼鹿、狍子、牡鹿、野兔、野禽等等。

这跟花旗国感恩节感谢火鸡是一样的,他们感谢火鸡的方式就是在感恩节的时候吃下一只它们。

又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听众们这才走空了。

沈光林始终笑容满面,做一个谦谦君子,口袋里也塞满了各种各样的名片。

沈光林的助理会专门帮助沈光林整理名片,他们会把跟沈教授有交集的科学界或者工商界人士分门别类的记录起来。

如果沈光林要造访什么地方的时候,可能碰到什么人,他们就会主动做出提醒:沈教授,这位史密斯先生在四年前的国际生物大会上见过的,你当时赞扬他的想法不错,他的观点很有见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沈光林并不记得他见过的每一个人,但是他的助理们见过并记下了,功课做的相当到位,这也给沈光林带来了很多的好处。

其中一项就是他收获了很多同行和后辈的感激。

是真的发自肺腑的感激。

一些普通的学者最骄傲的事情就是跟同行说,“我当年见过沈教授一面,有过亲切的交流,几年过去了,他竟然还记得我呢,我真是太感动了。”

其实不用感动,这一切都是沈光林的助理功课做的好。

据说,一些历史名人也是这么做的,效果相当斐然。

后来,某集团就学习到了这个精髓,他们的招待餐厅会记录每一个到访过的客人,客人坐在哪个位置,吃了什么菜,爱好是什么,记录的很详实,以便下次使用。

如果生意能够做到这个份上,那就没有不成功的道理了。

当然,沈光林已经功成名就了,他对于各种形式的招徕和经费提供,还是保持了足够的谨慎的。

现在,沈光林实验室接受捐款也是有门槛的了,不是你要捐就可以捐。

沈光林走了,但是参会的众人并没有走,这样的国际交流,对于他们来讲也是一次难得的交流机会,既然沈教授下午不会阻止讲座,那还不如大家下午分组讨论,继续学习吸收沈教授讲述的内容呢。

沈光林走了,但是关于他的话题并没有结束。

比如,来自澳大利亚的莫里森和来自英吉利的约翰逊还在做着关于沈光林的讨论:“你觉得沈光林教授这么做真是为了获得诺贝尔奖吗?”

莫里森不是特别相信,“沈教授难道也是这么肤浅的人吗?”

约翰逊瞧了一眼红着眼镜的莫里森,笑道:“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