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人民教师求收藏求推荐

作者:大熊不是猫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林的长处真的就是撰写英语论文。

让一个天天想着混文凭的人去做发明创造,恐怕不容易吧。

“这样吧,明天你再来一趟,我带你去见见咱们院长,看看有没有可能给你寻摸个工作机会。”

再怎么说沈光林也是麻省理工毕业的“高材生”,学校一定得留下,虽然他研究生还没毕业,但是怎么着也得比本科生强吧。

等沈光林从张老师那里出来,大一的同学们都放学了。

沈光林还要赶公交车,不能多做停留,明天再来吧,陪伴莉莉妹妹来日方长。

第二天又是起了个大早,沈光林又来到了京城大学物理系。

今天张老师的办公室里还有他一位同事,姓杨,是教物理的教授。

杨老师1958年毕业,留校至今,主要研究方向为凝聚态物理。

凝聚态物理并不是固态物理,也有液态的,这件事情不能搞混了。

不过,京大在这个研究方向是真的厉害。

后世,京城大学的凝聚态物理大拿不少,光院士都有七八位,在国际上也是处于顶尖水平的。

沈光林有点胆怯,纯学术的东西他并不那么专业,而且前沿知识他虽然很多都接触过,但是也就研究个皮毛而已。

沈关林最擅长的还是重复实验和撰写论文。

开创性的研究还是交给开创者吧。

杨教授听张教授说沈光林正在找工作,而且一个mit毕业的高材生竟然说英语最好。

不知道想起了什么,他眼睛顿时一亮:

“同学,同志,小沈同志,快帮我看看我的这篇论文,我本来想拿去发表的,可是英文总不过关。英文系的老师也帮不了太大忙,一些专业词汇还是我对照着字典查的,你看看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杨老师也是病急乱投医了,第一次见面的人就求助上了。

对于沈光林来讲,改论文最是简单。

甚至,他写的论文还上过自然和科学,可惜成果都是老师的,他只是撰写工具人。

沈光林毫不客气的把杨老师的论文接过来,这是一篇关于霍尔效应的文章。

问题很明显,在杨老师这篇文章里,有好多专业词汇的用语都不太行,语法和表述方式都有问题。

“霍尔效应”被发现已经一百年了,但是依然是长盛不衰的研究课题。

这个霍尔效应通俗的讲,就是电流垂直于外磁场通过半导体时,载流子发生偏转,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会产生一附加电场,从而在半导体的两端产生电势差。

杨老师研究的是不同半导体材质的霍尔效应,这应该是属于80年代的高端知识。

也是巧了,在这个方面沈光林刚好比较懂,他不光读大学学过,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