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论文求收藏求推荐票

作者:大熊不是猫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关的费用一点都不便宜。

沈光林从来都没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虽然就读的是世界顶尖名校,老师的目标却也不是获得学术成就,而是像狗仔卓伟一样,靠学术“讹诈”维持生计。

来到京城大学之后,在帮助老师们翻译修改论文的过程中,沈光林找到了往日那种熟悉的感觉。

虽然只是一篇小小的论文,但是经过沈老师的审读,找出谬误不要太简单,经过他的妙笔生花之手,论文最后得以发表,也是一件令人赏心悦目之事。

毕竟,无论如何,虽然只有50块,也是有钱拿的嘛。

沈光林的论文是用英语书写的。

在以前,在mit,在老板手下,沈光林就是一个纯粹的论文书写工具人,天天闷着头写论文,早就已经形成习惯直接用英语写论文了,真的要他去写中文论文反而不会写,还是英语更简单一些。

因此,沈光林的前三篇论文和正在写的第四篇用的都是英语直接书写的,让他写中文反而是在为难他。

先写英语论文,再翻译成中文发表,这是后世一些科研大牛们的骚操作。

而且他们通常先是去投递国外期刊,要是不被看中,转手再投递给国内的期刊,废物再利用嘛。

到了再后来,国内的期刊们也学聪明了,开始不收录这样的文章了,反而公开打起了招牌,一篇论文卖多少钱,给钱了才会帮你刊发。

这成了一种谋生的手段。

至于论文有没有学术价值,这个谁管?

能让你顺利毕业,评职称,能获奖不就成了。

沈光林的论文写的正嗨,一位老师进来了。

这位老师姓王,叫做王明明,就是那位连标题都没有翻译的论文的原作者。

王老师曾经也是一位运动健将,深谙各种斗争技巧,但是在学术这一块确实还是薄弱一些。

不过,他政治嗅觉比较敏锐,很早就发现了学术界的风向变化,因此积极包装自己,从此不再谈论“革命为纲”“两个凡是”,而是扛起了研究学术的大旗,准备做一个职业学者了。

在沈老师这里,只要肯花钱,沈光林并不介意帮助他完成一下学术梦想。

跟其他老师找沈光林帮忙不但不感激,反而动辄催促追赶不一样,王老师的态度非常好:

“沈老师您好,正忙着呢,我看您辛苦,特地托人从乡下带了一只水鱼,你看看这裙边,可厚实了。”

沈光林抬头一看,又是他呀。

微微一笑,却没有放下手上的工作:“甲鱼可是个好东西,以形补形也不错,嚯,这么大的吗,好粗,好长!”

王老师带来的这只甲鱼确实很大,看着起码有十几斤,一般来讲三四斤的甲鱼已经很不错能够上桌了,上了十斤的甲鱼已经成精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