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卖酒卖酒

作者:老菜一碟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持人宣布宴会开始,同时告诉大家,宴会结束之后,如果自己方便把东西带回去的,就自己带回去,如果不方便带回去的,可以寄存在公司,到时候送酒过去的时候,给他顺便带过去。

随即,宴会开始,大家一起互相敬酒,互相结识新朋友,场面热闹无比。

宴会中途,马志远安排人给每一位来宾送上一个纪念品——电吹风,于是,大家更开心了。

马志远也是第一次搞这个供货会,根本不了解客户的想法,其实这些客户根本不担心自己订的酒卖不出去,他们就是冲着奖品来的,那时候,哪怕就是四等奖,一辆自行车也要200块钱,赶得上普通人一个多月工资了。

当然这些事情,都是马志远以后才了解到的,当时的市场就是这样,如果放在现在,供货会肯定100%不成功,因为市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了。

宴会结束以后,刨除饭菜、烟酒费用15000元(当时一桌饭菜加烟酒,也就不超过300块钱),刨去奖品费用30000元,还剩下285000元。

奖品和酒宴,是马志远跟厂家约定好的,费用双方各半,酒的出厂价为2块钱一瓶,一箱10瓶,共20元一箱。

卖出价2.5一瓶,一箱10瓶,共25元一箱,刨去所有费用,最后,净赚了88500元。

供货会取得成功之后,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酒厂派大货车拉着满满两卡车酒,在两名业务经理的带领下,挨家挨户的将酒送了过去。

没多久,啤酒厂也传来好消息,第一批酒将在半个月之后,送到江城。

此时已经是1994年4月中旬,马志远迅速高薪招聘销售人才,为销售啤酒做好准备。

销售啤酒相对销售白酒要简单的多了,招聘来的销售精英,派去省内各大城市,每个城市找一个市级独家总代理,谈好先支付一半货款发货,一车卖完之后,第二车发过去的时候,结一整车的款,这样就相当于始终有半车酒钱押在这些市级总代理手中。

刚开始的时候,统一推广捆扎啤酒,一车啤酒刚刚一万瓶,也就是一千捆,连酒瓶一起,一车正好差不多十吨。

在当时,这种方式还是非常好使的,很快,这些销售精英就在每个城市找到一家总代理,打款并签订代理协议。

接下来,一切都是出乎意料的顺畅,这些城市的总代理,同样也采用召开供货会的方式,非常成功。

马志远明白,如果想将啤酒销路打开,光靠代理商发力还是不够的,他又调动仅有的几十万资金,在电视台打广告,做广告衫、广告雨伞、拉条幅、搞免费品尝活动等等,给各地代理商推波助澜。

白酒相对比较简单,每天一个驾驶员带着一小火车酒,挨个县,挨个乡镇循环跑,给批发商补货。

在当时,越是下面乡镇,越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