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单只草场,便已有五万亩。可谓之一片草原了。
因着镇子越来越繁荣,自然的,清净越来越少。常昆便在草场建了一座别院,大半时间都住在这里。
卢象升来的时候,常昆正在草场的院子里做手工。
起因是他跟已经十四岁的大丫头聊起不需要畜力便可行走的车,大丫头要求他做出来瞧瞧。
这当然难不住常昆。
当初在白水谷,常昆这方面的造诣,就已超过了凡人层次。那会儿便可以制出在天空中飞翔的器械。
不过这里,常昆不能使用非凡手段。不能以天地元炁为驱动。只能照着木牛流马、三日不落的木鸟,那种路数走。
也就是纯机械动力。
挺有意思的。
卢象升来时,常昆正拿着工具做木艺呢。
“原来是卢知府。”常昆放下工具,排掉身上的木屑,笑道:“卢知府怎有闲暇到我这里来?”
一边吩咐旁边的侍从奉茶。
卢象升拱了拱手,坐下,叹道:“此来,是为与常先生道别。”
常昆一听,笑道:“升官了?”
卢象升神色忧郁:“我倒情愿不升官。”
这话常昆理解。
卢象升因着常昆的关系,早为士绅所诟病、排斥。如果按照政绩论,卢象升早该升官了,大名府的平宁繁荣和祥和,是他最好的证明。
但这么些年,当了七八年知府,不曾有半点升官的音讯。
崇祯未必还记得他——朝中那么多令人头疼的事,崇祯忙不过来,如果没人在他面前提卢象升的名字,他必定是想不起来的。
可谁会提呢?
士绅们因常昆之故,不满卢象升。而卢象升又不愿依附内官,对其不假辞色。自然没有任何人会在崇祯面前提起卢象升。
非到了不得已的时候,谁会想起他?
现在想起他了,要升官了,这哪里又是什么好事?前面必定是刀山火海,等着他呢。
“建奴绕过山海关,侵入顺天府,皇帝发诏擢我为兵部侍郎,令我速带兵勤王。”
鞑子入寇,这回凶的狠,是直奔京城去的。几无人能当。
在这样的情况下,才想起卢象升,要他带兵勤王。
常昆笑道:“你当不止与我来道别的罢?你我二人,关系不到这个程度。”
卢象升道:“以往皆公事公办。我为大名府知府,你是大名府的坐地虎,于情于理,我不能与你太过亲密。”
常昆点点头:“那你这回来,莫非是向我借兵?”
卢象升直接点头:“然。我知你麾下千人皆是悍卒。我也不要太多,拨我五百人,等打退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