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专利

作者:阿勇老哥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修改和申请。

玄武研究院成立之初,就足以吊打全世界的化工企业和金属冶炼研究企业。

迄今为止,在化学高分子材料,高模量纤维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及碳碳基复合材料等领域的专利成果总共就有8500多项,其中核心基础专利就占了70%。

随着应用研究的深入,各种专利的数量肯定会越来越多。

化学研究不比其他的专业那样复杂。

只要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只要能够花费心思埋头苦干研究,一个基础专利完全可以延伸出更多的专利出来。

姜余在玄武研究院的实验设备投入计划预算是10亿美元,未来还有可能增加。

研究基础材料学虽然是一个无比枯燥的工作,但这就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最重要基石。

有了这些专利,再加上人工智能的全新设计改良。

他有信心,把一个五六十年代的报废拖拉机,打造成不逊色于t—80坦克那样的主战武器装备。

更何况这些本就不是太落后的俄罗斯汽车。

前苏联长期注重军工业、重工业的发展,导致其制造技术、生产工艺、设计以及管理营销都比较落后,造飞机大炮很在行,但是汽车就真有些勉为其难了。

80年代同期前苏联汽车质量昰超过岛国的,岛国质量一流也是在90年代初才完成的事情。

岛国车在这之前,仅仅是外观可以,这也是80年代,岛国采用大量桦国廉价商品半成品的原因。

你能想象一辆60马力的汽车能够在行驶过弯中不断做漂移吗?

伏尔加旗下的的经济型轿车“拉达牌”小车做到了!

能够想象驾驶着40年车龄的大卡车,在冰天雪地的沼泽地中来去自如吗?

卡玛斯做到了!

能够想象在非洲撒哈拉沙漠……

前苏联的产品只是比欧美一流发达国家的产品有些差距,民用类,丰富性不够。

但在世界汽车制造领域,仍然可以属于二流以上的高级水准。

稍微不足于岛国,也主要也是在外观亲和性,美观精致上不足。

所谓东芝高精度机床出口事件,也只是改善了前苏联的潜艇静音等一些功能而己,并非绝对影响了苏联产品的品质。

在外蒙,5、60年代生产的嘎斯牌吉普车,一直到现在还是运输,载人的主要工具。

在阿三国,前苏联生产的汽车一直都是出租车的主力车型之一。

要知道这些车大多已经行驶了三、四十年之久。

这些汽车质量可想而知。

至于老毛子的车现在越来越少出现在桦国。

除了两国的历史和地理的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