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法中,面茶,也就因为口感润滑,跟香酥的排叉形成鲜明的对比,成了绝佳的搭档。
等面茶的时候,徐拙发现双料面茶和普通面茶的区别了。
所谓的双料面茶,就是先盛大半碗熬好的糜子面糊糊,然后均匀的撒上一层香味扑鼻的芝麻盐,撒上去之后,再用一根木棍蘸着已经调好的一小盆芝麻酱,淋在芝麻盐上面,淋的时候要不停的晃动木棍,让芝麻酱淋得更均匀一些。
淋好芝麻酱之后,然后再舀一些糜子面糊糊盖上去,把碗盛满,这个时候再撒一层芝麻盐,淋一遍芝麻酱。
这样做出来的面茶,就是双料面茶。
据季明宇介绍,过去最早时候,面茶是三层料的,这样层层叠叠,吃起来会更加别致,也更香。
不过现在,这种三层料的面茶在京城已经找不到了。
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双料面茶或者单层面茶,而且过去的面茶,其实是拿冷了的茶水来和糜子面,把糜子面和成面糊后再进行熬制。
而现在,茶水已经被清水所取代,另外为了节省成本,也为了减少熬制的时间提高效率,糜子面里多少都会掺一些淀粉或者面粉。
这就导致现在的很多面茶非常粘稠,跟凉粉一样,用勺子擓着吃都不带变形的,根本就没转着圈儿吸溜。
两人端着面茶找了个空位坐下,徐拙用勺子顺着边儿舀了一点面茶送进嘴里。
刚入口的时候,首先吃到的就是芝麻的那种香味儿,香味儿很浓郁,却不冲,让人很舒服。
而在这香味儿中,还夹杂着淡淡的咸味以及略有似无的花椒味儿,中和了芝麻酱里的那一丢丢黏腻。
这些味道吃进去之后,剩下的才是糜子面的糊糊。
不过这糊糊……
徐拙仔细品了品,原本季明宇一直说是糜子面,徐拙闲着没事查资料时候也说是糜子面,但吃到肚子里之后才发现,并没有那么简单。
这糊糊里,不仅有糜子面,同时还有小米面以及栗子面。
他之所以能吃出来,是因为徐拙对面食太清楚了,糜子面发黏,有甜味,但是这糊糊里却有小米的味道。
另外这糊糊吃起来有点香,这是栗子面的特点。
京城很多小吃都会用到栗子面,为的就是增加香味儿,面茶里加栗子面,倒也挺正常的。
喝一口浓香的面茶,再来一口香酥的排叉,这感觉真不错。
吃完了面茶之后,两人回到季明宇家,开始以故宫为中心,在地图上查看跟鲁菜相关的饭店。
这些饭店,太大的不行,太小的也不行,挂京菜牌子的不行,名气大的也不行。
把这些排除掉之后,两人又根据大众点评上的评分开始排序。
评分越高,就说明口碑越好,这样的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