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也就是李谦看在自家演员时女主角的份上,之前投入的票补没有收回,花了就花了。
口碑差劲,票补没了,初四单日跌倒了4500万。
甚至还不如《熊出没》,光头强这天都拿到了6000万。
以往,就算电影再烂,也不会再假期连续两天这么大跌幅。
哪怕是《富春山居图》这种级别的烂片也好,工作日的票房都稳定,就是一到工作日就绷不住了。
主要还是之前补贴的多,消耗了很多的观众潜力,一下子又撤掉了票补,口碑又不好,票房大跌,这一跌观众也会犹豫要不要去看,这一犹豫不买票,又腰斩。
整个票房走势,完全掌握在购票平台的手中,前两天票房高是平台的功劳,后两天连续两天雪崩,也是平台导致的。
除了个别电影,可以说购票平台对于电影市场,已经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了。
只要造成两三天的票房落差,口碑再一般的话,能直接搞死一部电影。
当然,《女儿国》本身就拍的不好。
电影改动很大,这次的主角唐僧和女儿国国王和原著都差很多,不过经典并非不能改变的。
《大话西游》就是成功的改变。
原著的小说,唐僧来了女儿国,犹如一个清纯少女,来到了男子监狱。
女儿国的人称他是人种...类似于种猪。
面对花式**,唐僧毫无动容,使尽浑身解数力图逃脱。
86版《西游记》多了一丝人情味,他的人物不再那么古板单一,面对国王的引诱,不禁虚汗直流。
多看几遍那一集,明显是动心了,只是不敢直视女王。
没敢,并非不想,并非不愿,只是为了取经回唐,为了天下众生的利益,压抑了自己的真实内心。
用20年前的流行歌唱:唐僧心里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
在唐僧心里,自己的感情,国王的欲望,都压不过那秤砣,因此必须泯灭掉。
为了百姓人民,完全牺牲个体,这是那个时代主流的集体主义。
不论86版唐僧,亦或者《芳华》里的刘峰,其实都暗中贴合那个时代的主流观念。
这一版的《女儿国》完全摒弃了旧式的设定。唐僧的不再是被**,也不再是**附体,为了集体而泯灭私欲,而是一见如故,两心相悦,四目传情。唐僧和国王不仅三观暗合,还携手打怪闯关、共患难。
就是个爱情片子,其实也不是不行,迎合观众嘛,但是没改好,恰恰是这种媚俗迎合,打乱了影片的浪漫基调。
一部本来可以拍的很浪漫的爱情,变成了一个普通的爱情片。
导演其实也是有野心的,提到了很多事情。
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