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感情戏和事业线

作者:白白的小米粒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p>

经济局势的动荡,再加上苏联和东欧政局的持续“恶化”,使意识形态的争论变得非常敏感!

便是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自81年以来规模和力度最大的、针对私营企业的整顿运动开始了!

来自上层和经济上的双重压力,使当时风头正劲的张成赫产生了极大的恐慌。

市里下发的稽查文件,对非定点冰箱厂的一片喊打,电视台关于停产关厂的报道,让张成赫终于做出明哲保身的决定——把瀚海冰箱厂捐赠给县里,由此获得一顶乡镇企业的帽子。

张成赫依旧担任瀚海冰箱厂的厂长,只是瀚海冰箱厂的产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在这之后,翰海冰箱厂在县里的协调安排下兼并了一家濒临破产的县办集体企业——仓南冷气设备厂,资产260万,负债540万,净资产为负。

再加上县里下派的厂书记掣肘,瀚海冰箱厂的处境越发艰难。

到了92年,瀚海冰箱厂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张成赫想要撂担子,县领导一看这哪行,于是苦口婆心地劝说,明确了他作为企业经营的第一负责人,甚至让他回购了10%的产权!

再加上张成赫放不下厂里的几百号工人,他只能哀叹一声,苦思出路。

要解决问题,究根结底就是要钱,只要有三百万的注资,张成赫就有信心让瀚海冰箱厂起死回生。

但在那个年代银行求贷格外艰难,就是县里出面也无济于事,所以张成赫便从街坊亲戚那里筹钱,由瀚海冰箱厂出具借据,承诺给予一定的利息。

这种模式后来拷贝给了瀚海冰箱厂的员工,四百多名员工中,共有三百余名员工把钱借给或者说存给了瀚海冰箱厂。

而这些员工又带来了四百多家储户,最终逐渐形成了近八百户、四百余万的集资规模。

为了便于统计和管理,张成赫出具了统一的借据,给予3.4%的年利率,不扣除利息税,这已经近乎当时存款利率的2倍了!

为了利民,这些钱可以随时取出来,有的人家半夜生病急需用钱都可以在半夜取得到。

在这实行的半年多时间里,储户和瀚海冰箱厂没有发生任何一次信用纠纷!

而有了这四百万的资金注入,张成赫终于能够大展身手,瀚海冰箱厂也逐渐开始盈利,甚至开始扩大生产!

然而,也正是这个时候,那场让张成赫跌落深渊的危机已经悄然接近。

沈兰生清楚得记得,就在93年9月中旬,自己的父亲在厂办公室被捕,罪名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如果瀚海冰箱厂的产权全部属于县里,那他父亲至多是一个失职和管理不当。

但恰好他回购的10%产权成了最致命的一击!

尽管县里出面担保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