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平侯。”
太后王政君几次三番这样的谆谆教诲,成帝想想也对,朝中之事就多让王凤作主操劳了。
成帝才十九岁的人,好玩的事都还没玩够,哪有更多的精力花在朝中大事上,朝事嘛过得去别出什么大乱子就行了。
大司马阳平侯王凤权势日盛,王家开始门庭若市。
王凤一些旧时交好之人如宗室大臣经学家刘向、左将军史丹、卫司马谷吉之子太常丞谷永等人开始来往频繁,射声校尉陈汤、京城名儒杜钦等人纳为幕僚。
王凤为巩固权势,大开侯门,广纳幕僚门客。只要有人引荐,一一登记收录,分别召见,择优收为门下弟子纳用。
此举一时半会在京城广为人知,言说大司马真是礼贤下士,知人善用,不辞辛苦,日夜操劳,为国家不拘一格用人才。
这些择优录用的王氏子弟,随后陆续被任为卿大夫、侍中、诸曹,郡国守、相、刺史皆出其门下。
太后王政君感慨入宫多年来一直没有给予娘家厚待,不时对成帝刘骜念叨:
“当年我们母子受先帝冷落,宦官外戚欺压,倍受冷眼相待,唯有我们娘家之人多有往来给予不吝支持,多头奔走,才有今出头之日。皇儿断不可忘母后娘家亲情,给予厚待。”
“这几日哀家思来想去,除同父同母兄弟封侯外,尚有几位同父异母兄弟尚未有俸禄可享,皇儿当给予封侯,以彰显天子恩威。”
成帝亦觉得理所应当,逐下旨封王谭为平阿侯、王商为成都侯、王立为红阳侯、王根为曲阳侯、王逢时为高平侯,世称“一日封五侯”。
一时之间王氏权势大炽,王氏诸侯逐渐膨胀,争为奢侈,后庭姬妾陆续各数十人,僮奴以千百数。
这时出现了很多怪异天象,朝野震惊恐慌。
成帝要大臣实说,京兆尹王章劾奏王凤道:
“自先帝任用宦官当政,外戚独揽大权,朝纲大乱,弊端日生,致使四海多生异象。”
“从前高祖规定,非功臣不得封侯,今太后兄弟们无功封侯,才有今日日蚀此变,当是大司马之过。”
“素知琅邪太守冯野王,忠信质直,知谋有馀,当堪大任,贤能以代之。”
王凤闻讯,以辞职相要挟,并到太后王政君面前诉苦:
“王章此人乃为兄之门客,当日见他颇有才华,举荐他为谏大夫,遂有重用,怎知他恩将仇报于我,实乃小人也。”
太后闻言大怒,召成帝前来告之:
“如此恩将仇报小人之言,怎可尽信?”
“皇儿如此就轻信他人之言,欲去大司马之职,岂不令吾伤心?”
成帝听后也觉得有理,命尚书劾奏王章,下以大逆罪,结果王章死于狱中,公卿为之侧目。
冯野王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