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是按照总分的顺序来诉说的。
先说自己和妻子没有感情,再说通过哪些事感觉两个人没有感情了。
然后是他对两者关系的感觉是‘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最后又说了一下为什么他为什么想离婚,又为什么没有离婚。
这不像是一个来咨询的人,更像是一个实习生对于一个咨询人员的情况描述。
所以,男子的描述,说明他在来这之前,极有可能去过另一个,或者几个心理咨询机构,咨询了这个问题。
至于为什么不是网上那些所谓的‘情感大师’。
因为秦宓知道,网上那些所谓的情感大师可不会问的这么详细,他们基本只会套‘模板’。
把人群分成几个大类,最多再把这几个大类再细分成多少个小类。
然后,将对应的人放到最合适那个模板里,最后根据模板的答案来‘解决问题’。
说白了,就是一套更智能的‘测试题’,区别只是‘题库’的大小。
他们只会根据别人的述说来给出所谓的‘解决办法’,而不是帮助人们探索问题出现的真正原因。
而男子这种回答模式,一定是经过正牌的心理咨询师,一步步的引导得出来的结果。
一个人,在经过一次或者多次心理开导之后,仍旧选择去咨询新的心理咨询师。
很明显,之前的咨询,并没能给予男子真正的帮助。
‘如果我上辈子能看出来这一点,大概就不会被打住院了吧?起码不会那么轻易的给男子下结论。’
事后,秦宓自己推测,他被打的原因主要可能有两个。
第一,男子的情绪积压了太久,没能在他这得到满意的答复之后,突然爆发。
第二,男子经历的心理咨询师里,他的年龄应该是最小的一个。
相比较和一个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年男子爆发冲突,和一个没毕业的学生爆发冲突,显然胜算更大一些。
第三,他错误的引导方向,刺激了男子的情绪,最后伤了自己。
上辈子的秦宓,听到了男子的诉说之后,第一反应就是,男子并没有改变现状的意思,他来这里,只是为了倾诉一下。
因为前面抱怨了那么多之后,男子将话题的结尾,落在了他没想离婚上。
所以,上辈子的秦宓,选择的是听男子的诉说,并且引导男子诉说对于他妻子的不满,以及男子自己为了他的妻子,又都付出了些什么。
事实证明,秦宓的选择是错误的。
随着秦宓的引导,男子并没有变得悲伤,而是愤怒,然后打了秦宓两拳。
因为第一下恰好打在了秦宓的颈动脉上,随后一拳又锤在了倒在桌子上的秦宓后心,直接把秦宓打的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