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艾斯古丽声情并茂地为我们讲解眼前的一切。
我和胡怡如也听得入了迷。
仿佛我俩已经穿越到了那个只在教科书上见到过的大秦盛世……
看到我俩一脸陶醉的样子。
艾斯古丽笑了笑。
对我们说道。
“新哥,怡如。”
“一号坑看完了。”
“咱们再去二号坑看看吧。”
听到艾斯古丽这么说。
我和胡怡如笑了笑。
然后点了点头。
跟着她一起向二号坑走去。
来到二号坑之后。
艾斯古丽笑着继续道。
“现在咱们来到的地方是二号坑。”
“二号兵马俑坑是1976年4月23日发现的。位于一号兵马俑坑的东端北侧。两坑相距20 米,面积仅有一号坑的一半约6000平方米,估计可以出土陶制兵马俑1300余件。木制战车80辆。1994年3月1日开始发掘,10月14日以‘边发掘,边展出’的形式对外开放。目前您在二号坑看到的是考古发掘现场及遗址顶部木迹象和部分陶俑、陶马的出土的现状。
经过初步试掘已探明,二号坑平面呈曲尺形,东西最长处124米,南北最宽处98米,坑的东、西、北三面都有斜坡门道,如果说一号坑是一个以步兵、战车为主的长方形军阵,那么在二号坑里,你不仅会看到众多的战车、小规模的步兵,而且还会看到作战轻捷迅猛的骑兵和战马。”
“二号坑的军阵排列组合也比一号坑更为复杂,由四个方阵组成。”
“第一方阵是弩兵阵,是弓箭手屯居的阵营,位于俑坑北部的东端,是由174件身着轻装战袍的立射弓箭手和160件身穿铠甲的跪射弩兵组成。作战时,立射俑处于军阵的前沿,跪射弩兵则位于军阵的中心,这样的编列方式与弩兵的作战特点有关,弓、弩的射击方法有立姿和跪射两种,为了避免误伤自己的人员,要求前无立兵,另外,弩张缓慢,临敌不过三发,为了弥补不足,必须轮番射击,才能使敌人无可乘之机,无法逼近,也大大增强了杀伤力。”
“第二方阵是战车方阵,位于俑坑的南半部,共八列战车,每列八乘,这是一个四马战车的军阵。这个阵的特点是车后没有步兵跟随,这是一个新的发现,他们两两成双,体现了双车编组的战车对形。这些都是研究古代战车的崭新资料。”
“第三方阵是混合军阵,位于俑坑的中部是由车兵、步兵、骑兵三个方阵组成的长方形军阵。”
“第四方阵是作战灵活的骑兵阵,位于俑坑的北半部共有骑兵108骑,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骑兵俑群。古代兵书上有‘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厄则多其弩’的作战原则,也就是说在地势开阔,易于进攻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