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圣心如渊

作者:名剑山庄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有小人迎合。皇帝急,下面自然有一批大臣着急,皇帝怠政,自然又一批弄臣迎合。

所以皇帝不要轻易表露意见,中道而行,维持整个大明体制的正常运行,具体的做事就是放在下一层了,这是内阁六部的事情。

这种错位。就是皇帝让人不放心的原因。

为什么道家乃是君王南面之术,这一番话,其实可以用无为而无不为而概括。但是真正能想明白,却没有多少个了。

太皇太后去后,朱祁镇深刻反省之后,似乎照准了自己的定位。

但是对杨溥来说,让他放心之余,又感到难办了。

原因很简单,之前朱祁镇的意见简直是不加掩饰,最少在杨溥看来,是不加掩饰的,但是而今杨溥固然知道,朱祁镇依旧看重,河北水利,盐法,海运,等等事务。

但是朱祁镇到底是怎么想的,却很少有纰漏了。

他仅仅是保持关注而已,甚至有时候自己不大满意,也不会轻易表露,却有一批言官上奏,说这个事情这样那样的问题。

杨溥第一次见到没有明白,但是杨溥是何等老辣之人,他虽然没有证据,但却也肯定,这些言官背后有人。

是不是皇帝,却不知道了。

杨溥也不敢知道。

看似朱祁镇对内阁的意见,从来是没有反驳过,但是内阁结论形成之前,朱祁镇的某些想法就已经渗透进去了。

甚至杨溥还不清楚,到底谁是陛下的人。

这种感觉让杨溥有一种在太宗皇帝下面的感觉。

所以,圣心如渊,这四个字,并不是杨溥的马屁,却是杨溥心中真实的感觉。朱祁镇变得不好伺候起来。

比如这一件事情。

对于瓦刺西进的消息传来,内阁朝会之上,已经有好几轮讨论了。放弃哈密乃是内阁方面的意见。

但是朱祁镇并没有不同意。只是留中。并下诏让翰林院编一部《西域史》出来,诏书之中特别标明,要寻“西域汉唐以来故迹。”这几乎是明示了,你这个方案,我不满意。

杨溥劝谏过好几次。

朱祁镇总是说道:“朕将以何面目见太宗皇帝于地下?”

好吧。这个理由好强大。

宣宗皇帝放弃安南,也没有说不能见太宗皇帝于地下。

杨溥已经觉悟了,不管这事情怎么办?最后放弃哈密的罪责,一定是要按在自己头上。但是杨溥毕竟是社稷臣。

知道不能打哈密之战,就是不能打。

且不说从陕西向西粮道漫长,西北本地的粮食根本不够支撑大军,单单说,瓦刺一部进入河套地区,威胁延安,陕西都司的防御压力大增,兵部与五军都督府会议,已经有为延安增兵的决策了。

兵力分散之后,单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