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候急速好转。
先是离阳皇帝赵篆被人杀死在了太安城中,然后又是离阳辽王和唐王为了争夺皇位内讧。
再然后便是,三大藩王同时竖起了清君侧的大旗,西蜀的那位陈芝豹更是带兵直接奔着太安城去了。
而本来刚刚在广陵道站稳脚跟的离阳名将卢升象也被离阳新帝急召回了太安城,护卫圣驾去了。
于是,便有了曹长卿亲自率军,大破离阳水师。
半月之间,一路攻城拔寨,朝着北方逼近。
楚国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在短短的不到半年时间之内,经历了大起大落。
如今,眼看着大楚兵锋一路向北,已经快要逼近太安城。
楚国朝堂上的这些文武百官们,也坐不住了。
值此大胜之际,女帝姜姒也该立后,以正国本了。
不过对于坐龙椅穿龙袍的女帝姜姒来说,是看着一群红光满面的臣子,还是一帮愁眉不展的官员,没什么差别。
甚至她还有几分不为人知的讥讽,早先大楚在广陵江上以弱胜强,打得藩王赵毅的广陵水师全军覆没,之后更是成功偷袭南疆大军的粮草重地。
当时叫嚣得最厉害的一种议论,就是类似“国不可无君,君不可无后”的正统腔调。
大楚皇帝陛下,虽说是女子,但也需要“皇后”才符合礼制。
也就是前些日子,楚国陷入危机关头,大楚战线全面收缩,从捷报频频转入被动守势,庙堂上那种好似攻入太安城近在咫尺的狂热,被浇了一大盆冷水,大多数公卿贵胄们一下子变得如同霜打的茄子,这种议论声才渐渐消失。
但现在,随着楚国兵锋一路向北。
眼看着就要直捣太安城了。
这种议论声又起来了。
而且连后位的人选也给她定好了。
与谢西陲并称大楚双璧的宋茂林,这位和新凉王一起被誉为“北徐南宋”的宋阀嫡长孙,呼声最高。
也许是宋茂林实在太过出彩,以至于连老太师孙希济都暗示过远离朝堂的曹长卿,不妨答应这门婚事,不但有利于大楚姜氏社稷的稳固,而且年轻陛下也算不得如何“低就”。
就在姜姒被这些朝臣们搞的是头疼不已的时候。
本来应该在前线带兵的大楚统帅曹长卿突然回到了神凰城。
今日退朝后,没来得及参加早朝的曹长卿前往皇宫复命,换上一身崭新朝服,在司礼监太监的领路下穿廊过道,在御书房外安静等人通禀陛下等待觐见,事事遵循君臣之礼。
司礼监老宦官忐忑不安,要是以往,早已得知曹长卿入京的皇帝陛下,别说是在御书房接见,应该在京城外相迎才对。
这意味着陛下与以往敬重如自家长辈的尚书令大人之间,极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