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尚且不足一岁,离开蒙之时尚早。”
“往后,我还不是不方便出入王城。”
华阳太后闻言,微微一笑,从手中摸出一块玉来,递给一旁的侍者,道:“这枚璞玉乃是上等的好玉。”
“往后,国师若是想入宫,可凭借此玉,来去自如。”
叶千秋笑道:“如此贵重之物,我受之有愧啊。”
华阳太后摆手道:“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
“国师护卫王上,铲除嫪毐叛乱。”
“是大秦的有功之臣。”
“更何况,国师精通妙法,往后,哀家还要向国师多多请教养生之法呢。”
叶千秋闻言,没有再推辞。
华阳太后见叶千秋收下了璞玉,笑意更深。
让人摆上宴席,来与叶千秋宴饮。
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华阳太后方才说道:“其实今日相请国师前来,的确是有一件要事。”
叶千秋笑道:“哦?是何要事?”
华阳太后道:“嫪毐叛乱,文信侯吕不韦有着重大的责任。”
“嫪毐出自文信侯的府上。”
“嫪毐为非作歹,捣乱大秦朝堂,文信侯难辞其咎。”
“然则,文信侯依旧还是秦国宰相,着实是不太合适。”
叶千秋淡笑着,道:“那依王太后的意思,是不是想举荐昌平君为相?”
华阳太后道:“哀家确实是有这个意思,芈启若为秦相,定然可称为王上的左膀右臂。”
“只是不知道国师能否助昌平君一臂之力。”
叶千秋道:“我只是一介散人,如何能决定得了这一国宰相之任免。”
“王太后莫要说笑。”
华阳太后却道:“眼下的秦国,唯有国师一人,可称之为王上之心腹。”
“只要国师在王上面前顺便提上一嘴。”
“此事,便算国师办成了。”
“哀家和昌平君定然会记得国师的相助之恩。”
昌平君在一旁表态道:“姑母太后的意思,便是我的意思。”
“还请国师助芈启一臂之力。”
叶千秋闻言,却是微微一笑,道:“王太后和昌平君着实言重了。”
“此事,我可以从中斡旋。”
“不过,王上是否会在文信侯之后选择昌平君为相,这是谁也说不准的事情。”
华阳太后闻言,大喜道:“有国师此言,足矣!”
叶千秋微微一笑,道:“听闻自宣太后之后,芈姓族人手中便掌握着两把剑。”
“不知王太后可否在将这两把剑交给王上之前,让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