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邯郸之事燕丹问策

作者:小白红了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 他脸上泛起淡淡的笑意,朝着叶千秋和蔡泽表达了谢意。

听闻蔡泽要出使燕国,燕丹还多朝着蔡泽问候了几句。

不过,燕国不是他燕丹当家。

接洽使臣之事,还轮不到他来做主。

他只是旁敲侧击,想要提前从蔡泽这里知道,蔡泽此行前往燕国到底是什么使命。

蔡泽也是做过宰相的人物,自然口风紧的很,虽然他已经打算辞官不做。

但眼下,他还是秦臣,自然要为秦国办事。

燕丹旁敲侧击一番无果,只好作罢。

这时,燕丹又瞄上了叶千秋,和叶千秋闲聊了起来。

“丹早听闻太玄先生一统道家天人二宗,还特意拜读了先生的《道经》十二篇。”

“先生之才,当世罕见。”

“听闻太玄先生在咸阳与太玄学宫诸士子谈天说地,纵论天下时局。”

“丹愚昧,想要向太玄先生请教一个问题,不知先生以为,当今之世,我燕国该如何自处?”

燕丹知晓叶千秋乃是道家大贤,学问惊人,对天下时局的把握很准确,所以,想从叶千秋这里,得到一些能够帮助燕国的东西。

叶千秋闻言,微微一笑,道:“当今之天下,燕国是十足的弱国。”

“不过,燕虽弱而善附大国。”

“凡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

“独战则不能,有所附则无不重。”

“南附楚,则楚重;西附秦,则秦重。”

“中附韩魏,则韩魏重。”

“且苟所负之国重,此必使王重矣!”

叶千秋的这观点,并非单纯是他的评判,而是借用了昔日苏代对于燕国处境的剖析。

在天下七国之中,燕国不能独当一面,但是却能做举足轻重的附属盟约国。

燕国依附于任何一国,都将使其力量陡增。

燕国之重要,在于依附大国,而不在独当一面。

事实上,燕国除了燕昭王乐毅时期强盛一时,短暂破齐而独当一面外,此前此后,大体都在强国之间寻求依附而摇摆不定。

苏代的说辞,本意在为燕国在七国纵横中寻求稳定长期的方略,而燕国避免倏忽领头倏忽退缩的问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直到如今,依旧适合燕国。

秦国在合纵连横最激烈的时期,能多次与燕国结成盟约而破除合纵,实际上正是在燕国奉行“附国方略”的时候做成的。

虽然,燕国对附国方略之贯彻并未一以贯之,与最经常结盟的齐、赵、秦也是阴晴无定,与楚、魏、韩更是变化无常。

但无论如何,燕国随时都可能倒向任何一个大国寻求支撑,则是不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