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君王?”
叶千秋笑道:“当今之天下七国君王,无出秦王嬴政左右者。”
荀子听了,微微颔首,略作沉思之后,方才说道:“如此看来,天下终将是大战将起了。”
叶千秋笑了笑,没有多言。
就在这时,庭院外的山道上又传来一声高喝声。
却是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跑了进来,进的院门之后,朝着荀子道:“师叔,春申君来信!”
只见那布衣少年将一只皮袋双手捧给了荀子。
荀子打开皮袋取出了一卷竹简展开,看了片刻,然后道:“颜路,这位是道家掌门太玄先生。”
布衣少年脸上挂着温和的笑意,朝着叶千秋躬身拱手道:“路见过太玄先生。”
叶千秋看向布衣少年,亦是温和一笑。
颜路看着叶千秋,莫名的感觉到了一股亲切感。
这时,颜路朝着荀子道:“师叔,春申君来信,可有要事?”
荀子淡淡一笑,道:“公孙龙要来桑海论战。”
“公孙龙要来论战!”
颜路一听,有些发愣。
“你可知公孙龙何许人也?”
荀子朝着颜路问道。
“名家第一辩士,我门最大公敌!”
颜路正色道。
荀子却是淡淡一笑,道:“什么最大公敌,太过了。”
“你下去吧。”
颜路欣然应命,悄然退去了。
荀子拿着手上的书简,朝着叶千秋道:“不知先生大概在桑海停留多少时日?”
叶千秋道:“可能不会太久。”
荀子一听,笑道:“那就有些可惜了。”
“公孙龙三个月之后会前来桑海,与老夫论战。”
“老夫等他多时了。”
“若是先生在桑海停留的时日久一些,尚且能见一见老夫驳斥公孙龙所言之诸多命题。”
叶千秋道:“名家公孙龙,诡辩之才。”
“与这等人相辩,徒费口舌。”
荀子一听,哈哈一笑,道:“昔日,庄子可是对名家惠施颇有研究。”
叶千秋笑道:“我对名家之学问一点兴趣都没有。”
荀子道:“如此也罢,先生到桑海来,还是当多住几日,老夫与先生还有很多话要谈。”
一连数日,叶千秋每日都会前来荀子的小院,与荀子讨论学问,谈论天下之事。
其间,叶千秋与儒家一众弟子也熟稔起来。
荀子办学育人,很是讲究方法,宽严有度,松紧得宜,与战国诸子大不相同。
四大显学之中,儒家墨家教授弟子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