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出现了液体,用手一摸,又稠又黏,虽然看不见,估计应该是血。
一口棺材,怎会突然涌出大股血液?难道,是“肉灵”所为?
我又用手摩挲垫在身下的“肉灵”,果不其然,麻衣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根根犹如菜薹粗细的根蔓,用手轻轻一掐,这些东西犹如泥鳅一般,抖动起来。
这可太恶心了,可这种时候,我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强迫自己不去想,心里默念佛号,一直念了千百遍,情绪再度平静下来。
人有理智,我忽然觉得,所谓“肉灵”,与《地龙卧岗》中的一篇介绍,很是相像。
《地龙卧岗》是一部地形地貌与人关联的书,它主张“人与周围所处之物定要和谐相处,哪怕只是一些常见的花花草草,也要弄明白可能对居住者造成的影响。”
其中有“奇物养性”篇,说得都是植物如何对人造成影响,比如性情阴郁的人,不适于住在紫竹林边。性情刚烈的人,不适于居住下坡地。诸如此类。
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以“土阴龙借不灭尸”的故事。
在古时,极南之地气候炎热,一般人家出殡,大多祭奠后立刻入土,因为尸体在高温环境下容易腐败。
也不知是谁,发现靠近海边某处“盐地”,尸体埋入后会被立刻吸干水分,成为一具干尸,于是,便有死者家属,用此方法保全尸体,等家人回来见最后一面。
起初,并没有异常,可直到一天,用此方法人家,家族埋尸地都弥漫起一股极其难闻的气味,且土地渐有黑腐之色蔓延,众人这才明白大事不妙。
请道士前来查探究竟,他看过情况后告诉大家:“由于尸体不腐、尸气不散,加之南方气候潮湿炎热,此地已成‘养尸沼泽’,若不及时干预,要么飞出不死血僵、赤地千里。要么埋尸入此的后世子孙,定有家破人亡之命。”
挖开坑穴,果然所有干尸一具不腐,且饱吸地下泥土中的水分,竟有恢复人形之兆,看的人汗毛凛凛。
然而养尸之地不起明火,否则尸气随火势飘散,闻着必中尸毒,必须转移后再行处理。
可不腐尸重逾千斤,根本无法抬起,正当人们一筹莫展时,道士告诉他们:“尸体被地气缠绕,犹如老树盘根,与土地连为一体,所以想要移动尸体,需以‘肉木’载重。”
“肉木”、便是人。
壮年男子,躺在“不腐尸”上,以晒干的背阴老藤为绳,将人与尸体固定一处,随后缓缓坐起身来。
此时,必须千万小心,因为“不腐尸”体内积郁大量尸气,一旦起身,便会如活人一般,重重叹出一口气来,此时,背尸人不能往尸口方向移动脑袋,否则,一旦碰触尸气,便会立刻腐烂大块血肉。
而老藤捆尸,之所以能搬动尸体,是因为藤蔓一旦干枯、常年不腐,只要沾染水汽,便会变得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