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谍密码。比如:一段这样的信息需要间谍保密传递,‘袁绍于后日午时偷袭陈留’,用间谍密码是,‘03,2312,31,425’。
12
密码翻译是:01是天子,02是曹操,03是袁绍,04是袁术……2012是当天午时,2108是明日辰时,2312是后日午时……31偷袭,32进攻,33防守……400长安,401京师,425陈留……
二是,杜植的《野外生存学》。比如:什么样的蘑菇可以食用,如何判断东西南北,如何在荒漠中取水,如何过沼泽等等。
7月中旬,卞香村村南山坡下,靠近杜植家,一处占地10个足球场面积那么大的空地。杜植正在指挥着工匠,建造一座大型学校。杜植也是觉得,天天在军营讲课不适合。所以,杜植建议,专门建造一座学校,用于培养人才。杜植要的那1000人,就是第一批学员。按照现代学校的建筑,不久就见10栋崭新的木制的5层高的教室拔地而起。每层6间教室,10栋楼可以容纳1500名学员上课。
由于,当前师资力量满足不了全部学员,因此第一批1000名学员会分配听取各科老师的讲课。
同时,杜植请来曹操为学校命名为大魏第一高等学院,并成为第一任校长,杜植、荀彧等人为各科老师。
教科书籍,由杜植升级的造纸印刷术,特别印制的。共同课是:《数学》《古文》,各科专业课分别有:《间谍学》《铸造学》《经商学》等等。
文字采用的是隶书,本来杜植想要用现代简体字,但是只有少数人看得明白,所以经过商议还是用隶书的好。
为了帮助曹操实现人人有书读的壮举,杜植和招揽来的能工巧匠,不断地改进改良造纸术、印刷术。现如今曹操势力范围内,黄色草纸已经普及使用。周边郡县虽有使用,但没有曹操这里多。
期间,杜植向曹操进言,要想人人有书读,光靠大量印刷也不行,毕竟天下文盲占据大部分。因此杜植认为应该编撰一本《字典》,一本任何人都能看得懂得字典,先让人学会认字,才能让人人会读书。于是杜植把汉语拼音,以及字典的概念,介绍给了曹操。
刚开始,曹操并不认为汉语拼音好用。当找了10多个文盲,教会汉语拼音后,他们居然全都能立马读写出带拼音的汉字。曹操诧异万分,没想到汉语拼音,具有如此之威力。
于是,命令杜植和荀彧负责编撰《隶书字典》,荀彧利用其文人的朋友圈,四处散发招募信息。
一切都在井井有条地进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