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到峄山一带,离泰山也就不远了。
很快,大概在第二天下午,东巡的大队伍就来到了泰山脚下。
这泰山雄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东临大海,西靠大河(即后世之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自古以为便是五岳之首。
此时经过数百年的文化熏陶,更是儒生们的圣地。
扶苏等人远眺,更可见茂林满山,合围高木不知有几,三四十个树种,计万余株。
它们与泰山的发展紧密相连,是古老文明的象征,柏树凌寒,青松迎客之类的景观更是数不胜数。
泰山被当时的人们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
也难怪嬴政会执著封禅于此了。
来到泰山脚下,嬴政派人去遍寻大儒,在第二天一早才找到十几位当地有名望的儒士,便设下宴席,与一众心腹大臣及诸大儒共商封禅事宜。
众人济济一堂,颇为热闹。
等所有人入席以后,此时,便有嬴政的随行宦官大声喊道:“方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禅于泰山,乃顺应天命,沛德而为的举世大典。
陛下之所以邀众大儒与众大臣过来,是要拟定出一个合乎规矩的礼仪,以告之天下。
天子虚心至此,还望各位要出谋划策一二,也是不负天子重托,天下人重托了……”
这时候一个名为陆介的大儒提议道:“陛下可封禅于梁父,其礼可采太祝之祀雍天帝所用,当合乎规矩。
今之天下已尽归陛下囊中,其实陛下自可用秦国旧礼,吾等必不会有他议……”
太祝之祀雍天帝所用?
这不是秦国在雍祭祀天帝的形式么?
用秦国旧礼?这老家伙是在嘲讽自己只得了天下而未得民心么?
真是岂有此理!
嬴政听完虽然满腹不爽,但大庭广众之下还是没有发作。
扶苏此刻跑出来救场道:“依儿臣之见,封禅大典可分两步进行,首先辟山修路,从泰山之阳登上山顶,立石颂始皇帝德,明其得封也,是为封礼。
从泰山之顶下山,禅于梁父,以三皇五帝之规格略有过之,显始皇帝之气象,是为禅礼。”
嬴政这才脸色好些,点了点头,“如扶苏所言,自是妥帖十分,但具体的礼节,还请诸位建言一番。”
丞相李斯接着奏道:“古时帝王到泰山、梁父山封禅的有十二个。分别是无怀氏、虙义、神农、炎帝、黄帝、颛顼、帝干、尧、舜、禹、汤、周成王。
另外古之封禅,需要用鄗上地区的黍,北里地区的谷子,做祭天用的谷物。
用江淮之间生长的三脊茅,编织荐神的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