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最底层的老百姓,失去了生活的依赖,还背负了国家最重的赋税。
这么一想,张玉蓉又一次开始怀疑了陈明易的芯子。
正常来说,他本人也代表了读书人,也享受了读书人高中秀才后不纳税的优渥利益。
这一次他的谏言,除了利国利民,对天下读书人来说,那是无差别打击到了,包括他自己啊!
哪怕最后没有真正打击到,但这么轰轰烈烈的搞了一回,皇上朝臣心里都有数了。
下回朝臣们再搞这种群起而攻之的死谏,那就再扔这一把杀手锏!
你们不怕死都想青史留名是吧?
那就让读书人自己搞死搞臭你们自己,就问你们怕不怕?
“呵呵,说起来族长也可笑呢,起初死要面子扬言方家以后就纳税,反正不写诏书。
结果方族长的话没说完,就被他身边替他求情的臣子捂着嘴,然后一堆为他求情的臣子反过来对他威逼利诱,他想青史留名都留不成!
要想名留青史,不都是读书人给你留名的么?
天下老百姓谁能给你青史留名?百姓基本上字都不认识,谁给你青史留名?
更何况倘若天下老百姓知道读书人以后跟他们一样的纳税,暗地里必定高兴呢?
毕竟一个县,州的纳税粮食基本上定额的,纳税人多了,老百姓分摊的不就少了么?
这些个朝臣一个个的还骨气呢?
骨气跟自身利益相比,有几个人能要骨气不要自身利益的?更何况是整个天下读书人的利益?
族长他敢要骨气么?那么多朝臣敢死谏了么?”
张夫人说起来也是不得不佩服陈明易的手腕,救了自家娘家人还讨好了皇上,皇上当时被满朝堂的文臣顶的是真下不来台啊!
陈明易一招制胜,满朝堂的官员,对他是又恨又气,偏偏还没办法。
连恨他都不能开口,人家是应急救人的,按照道理,那天所有要被定罪的朝臣都应该感谢陈明易才对。
毕竟陈明易的一计,至少救了几十个朝臣,也救了自己娘家全族人啊!
“你出嫁那一天,我还是有些担心,怕那些丢面的人会给你难堪!毕竟这些人啊,都是死要面子的。
说起来,你跟陈明易两人,可真是不对付天下读书人啊!
你去年一个女人把京都无数大儒士子赢的灰不溜秋。
今年你即将要嫁的男人,献出一计,差点坑了所有天下读书人。
关键还不好明着开口,想对付你们出气估计也只能不要脸的耍阴招了!”
张夫人说到这,忍不住叹气了。
女儿的婚事,真的是一波三折,步步荆棘啊!
但愿熬过最困难的时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