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研究,用科学的办法教农民增产。”
“北方,各县令,要开始轮番到南方去学习,出任副县令,安排学习两年,学会增加土地肥力、增加产量、轮休等等的技术。”
“并且,必须做出成绩来,第一年学习,第二年,亲自管几个村子。”
“另外,还要详细的记录工作的过程,粮食作物的变化。”
“县令,不能整天高高在上,不知道地里种什么,什么时候种,应该种什么,怎么种。”
“诸位爱卿,有粮食危机意识,这非常好。”
“但是,做的还不错。”
“另外,调任一批,学过农学的人,出任副县令,主要管理农耕,参与县里的所有治理问题。”
李世民说完。
众人又傻眼了。
什么副县令。
县里不是有县丞县尉了。
怎么还搞出一个副县令啊。
“陛下,不妥。”
一个礼部侍郎,立即站出来反对。
这太荒唐了。
“陛下,这一个县,怎么能有两个县令,不是乱套了。”
“那,到底听谁的?”
李世民点点头说道:“粮食安全,重于泰山。”
“这副县令,专职管理粮食生产的事情。”
“其余事情,可以过问,可以参与管理,可以向上级报告,但最后决定的,是正县令。”
“但,在粮食生产方面,所有人都必须听副县令的,另外,县衙的所有支出,都必须两个县令签署盖章。”
明眼人都知道,这李世民是要分权,并且制约。
以后,县令就无法一手遮天了。
先是,刑部已经分走了一部分权力。
现在又出现一个副县令。
这副县令,看似权力不是很大。
除了农事,其余的都听县令的。
但是,财政支出,就必须两个人签名。
而且,县令不在的时候,这副县令就是一把手了。
两个人关系上是平级,没有从属的关系。
之前,县尉、县丞等等,还要听县令的,所以县令依然可以一手遮天。
但是,副县令,可以不听县令的。
他不听,你县令拿他没办法。
大不了,向上级告状。
这副县令也是有资格向上汇报的。
众人想反对。
但是,此时找不到反对的理由啊。
反对副县令?
刚刚谁说的,这粮食生产出了大问题。
现在,李世民就专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