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
这么重量级的论文,发到一般科学期刊上简直是浪费。
世界顶级的科研期刊《自然》或者《科学》才是何星舟的目标,但他不会立刻给这两个期刊投稿。
按照这两个期刊的审稿流程,若是无名小卒的投稿,说不定过上半年才会有编辑进行审核,那时候何星舟的厂子都凉透了!
这时候,就需要一名科学家大牛的推荐,才能事半功倍。
何星舟已经选好的目标,那就是他材料化学老师,首都科技大学的张伯言教授。
他是这个领域的大拿之一,还上过国家科学院院士的候选名单。最主要是张教授的为人和口碑一直不错,乐于帮助学生,何星舟才想让他帮忙推荐。
何星舟有张伯言的联系方式,这是因为他在学校里做一个实验课题时,去过张伯言的实验室帮忙。
一般情况下,张伯言这种级别的学者都是大忙人,无论是上课、做实验,做研究,或者去别的地方交流学习。
直接给他打电话都是不太礼貌的行为,给他发邮箱才是最合适的。但这时候何星舟顾不得那么多,张伯言的学生不知道有多少,发他邮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他才会回复,还是直接打电话好了。
……
华夏首都科技大学,一栋实验楼里。
某间办公室中,一名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的老教授正在训诫自己的几名学生。
其中有研究生,也有博士生。
“你们这个课题做的太差了,完全就是照抄国外的想法,你们自己要动脑子,要加入自己的想法……”
一群学生低着头,脸色尴尬,谁也不敢反驳。
这名老教授就是张伯言,他治学严谨,对学生的要求也高。
张伯言正要再说几句,自己的电话响起来,他看了一眼,是个叫何星舟的学生。
“何星舟?”张伯言有点印象,一个挺机敏的学生。
他接通电话,里面传来何星舟的声音:“喂,张教授,我是您的学生何星舟。”
“嗯,有什么事情吗?”张伯言问道。
何星舟立刻说道:“张教授,是这样的。我在电池技术上有了全新的突破,我已经研究出了可满足商用化的全固态锂电池,并且写了一篇论文,想请您指点一下,论文已经发到您的邮箱了。”
“什么?”张伯言听到他的话,一时有些诧异,“你说你研究出了全固态锂电池?同学,你不是在开玩笑吧?”
张伯言自然知道全固态锂电池是什么概念,这可是电池领域的大突破,全世界都在研究,但都没有获得阶段性突破的能源储存技术!
张伯言的手机通话音,他面前的学生们也听的一清二楚。
听到何星舟的话语,这些学生互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