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静萱接过他们师生的话茬,给这个故事最后做了一个收尾。
……
李巡检也许听到过这个传闻,也许没有。不过,宋先生背后谈论李巡检的那些话儿却是千真万确的。李巡检虽然平日也是一个凶狠欺人的角色,不过毕竟做了这么多年的缉捕使臣,最最起码的职业修养还是有的。始终破不了这个赃银案,李巡检就始终是如鲠在喉,心意难平。虽然名义上,十一家班与朱老儿就此案和解,班主们认可了朱老儿的说法,已经撤诉,官府里不再继续勘察此案了——朱老儿现在被关押着,是因为那个剧本违禁的案子——可是,李巡检仍然决心用自己的私人力量搞一个水落石出,这才安心。
李巡检重新思索此案,既然朱玉朗、丁惜惜的两条线索都断了。那么,就只好把注意力转向朱老儿身边稍更疏远、但又仍然关系很是亲密之人。那么,就有几个与朱老儿交往了十余年之上的朋友、同行,中表兄弟们,大约有六七个的样子。其中,也有朱老儿的女儿。直到此时,李巡检仍然还是没有在意朱家女儿。只是她属于这个嫌疑范围之内,所以,也就列为了监视目标。李巡检在六扇门里威望很高,兄弟同门、子弟徒众们很多,李巡检都与众好兄弟们打过招呼了,在这六七人的经常活动的社区里,安排下精干人手,时时注意,寻找破绽。至于最后到底能不能破案,那就只能是碰运气啦。
又过了很久以后,这桩案子才算是破了,果然是朱老儿串通了女儿做案,那笔赃银真是落了在女儿女婿家里的。
事情的大概经过是这样的。
横野国都城七百里之外,有一处嵩阴府,大约有三、五万户百姓的规模,也算是一座大城了。这城里有了一件民间财产纠纷案,当初合伙经商开铺子的几个合伙人买卖赔了,拆伙分家时,分配不均,告到了官府里。其中有一个姓郑的老板,当初出了五千两白银,是最大的一股,现在拆伙,若是按当初的出资额,理应他分得的资产最多,这个道理讲到哪里都是不屈的。
可是,事到如今,谁还管你这个呢?若是郑老板分得了最大的破资资产,其他的合伙人只好喝西北风了。于是,那另几家合伙人联合起来,请了状师,反告一口,说是当初郑老板出资的五千两白银,来历不明,疑点颇多,估计不是合法资产,请大老爷明察,这个若是赃银子,不但没有资格分享,还要追究这个郑老板当初杀人放火的罪责哩!
当时,那位郑老板也跪在大堂上,听了这个诉状,脸色立即吓得雪白。县官大老爷明镜高悬,照见纤毫,看得一清二楚。大老爷先是乱骂了众合伙人一顿,说是既然当初便知这银子不好,为何当初不来告发?反而偷偷摸摸的用了奸人的赃银子?可见你们也都不是好人。众人们跪在堂下,大气儿也不敢出一口。
大老爷又问,合伙开这铺子,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众人又回,大约有一年半了。
大老爷又骂,都这么长时间了,还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