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钱,田由甲母亲的新家庭更穷。因为田由甲的父亲是个农村里面的小包工头,经常带着一群农民工出去务工,手下带着最多人的时候都有上百号农民工。
田由甲父亲的新家很快还修建了一栋三层楼的农村小别墅,家电都齐全,还很快用上了天然气,卫生条件也很好,是村子里著名的“先富起来的人”之一。
田由甲的母亲再嫁是到了城市里,不过后爸是个城市里小工厂的工人,正在闹着破产倒闭股份改制现代企业什么的。
后爸是个老实人,不过特别喜欢喝酒,不喝酒的时候老实人,喝了酒以后就会变成另一个人,似乎不喝酒的时候把另一个他给封存了起来,一旦沾了酒之后那个被封存起来的人就会冲破禁锢来到世间。
那家小厂其实已经折腾了好多年了,本来最初是一家国有大型纺织厂,后来进行改革,大型纺织厂被迫变成了一家民营纺织厂。
再没几年,民营纺织厂因为厂子里的设备老旧,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于是再次改革。不知怎么回事,政府害怕大规模的下岗造成社会影响,于是又把民营纺织厂回收了。
通过几次股权更换和转让,大型的纺织厂没有了,原来属于纺织厂的很多厂房和土地都变成了房地产商人开发的商住小区楼盘。
剩下了一个只有两三百人的小厂,做点最低级的棉纺织初成品。
田由甲的后爸老邓同志一直就是这个棉纺厂为数不多的男性工人。主要负责的不是会纺织的织女的那些个纺织的活儿,而是大老爷们擅长的搬运等体力活儿。
从最初厂子里有上万工人,市里的第一大国企开始,老邓同志的父母就在这个厂里,后来老邓同志没有继续多读书,在厂里读了技工校就到厂里当上了工人。老实说,他那个工作,根本不怎么需要读书,读技工校都是专业不对口,都是浪费了青春。
渐渐的,国企发展遇到瓶颈,需要加深改革,上万工人的国企就下岗了一部分人,成为了私人经营的民企大发公司。大发公司的名字是挺好的,不过搞了四五年,老板发了,工人们确确实实既没有发达也没有发财。说好的“大家一起发”变成了“大老板一个人发”或者是“大老板表面发背地里还有大人物发”。
大发大发,搞了好几年,终于连8000多工人的工资都发不出了,于是政府又接管了。在公司资不抵债面临破产的同时,大发的大老板却摇身一变成为房地产老板了。
政府也是为了给几千要吃饭的工人发工资,于是就把厂子的一部分厂房和土地卖了出去,卖给了搞房地产的公司。搞房地产的公司老板没变,公司名字变了,原来叫大发,后来叫全发的房地产公司。
一些有本事的工人开始自己寻找出路了,一些没有本事的工人在政府的政策下也开始进行其他职业技能培训,准备重新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