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外星科技。
倒是庄遥并不意外,人类科技基本都是跳跃式发展的,每到一个时期都会出现科技爆炸的高光时刻,也会有科技停滞不前的黑暗时刻。
这两种情况是交替出现的。
从工业革命到数字革命。
经历过好多次科技爆炸。
甚至庄遥生活的年代就经历过不止一次,无论是智能机的出现带来的互联网科技跃升,
还是他晚年电池技术突破、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大数据综合利用带来的低空交通无人驾驶的大发展。
后面又经历过几百近千年的发展,相信有过几次科技爆炸很正常。
无论是建筑工艺、新型建筑材料,还是说实验室里用到的密封材料、防尘材料乃至那台不知用途的机器,都还算在人类的认知范围以内。
当然,太好的密封技术就是略微阻碍了他们进入车间探索的脚步。
也幸好玻璃是透明的,从外面可以看到里面的情况。
不然考古队看着这些房间能急死。
考古队的人挨个趴在每一个车间外面看了一遍。基本所有的车间机器都不相同。
所有车间里面的机器合起来是一条小型的生产线,负责生产舱形机器的各个部件。
从外观配件到内部核心结构、电路板、接口、配套的部件甚至芯片都能自主生产。
可以说只要把这条生产线修复,就能够生产出一台完整的机器。
当然,这也是不可能的,毕竟不仅有科技代差,还有原材料、安装调试、内部程序等一些列问题。
但不可否认,如果这条生产线还有修复价值,那给这个时代带来的将是颠覆性的科技革新。
无论是输电、蓄电、信号、图像处理、数据存储、程序闪存等等各个方面,光从这台机器的大小以及功能推测就可以看出。
更别说这个实验室完全超越了这个时代的所有科技水平。单单一个防尘密封涂层就不是现在的人能够做得出来的。
走马观花的看完了整个基地。
庄遥他们面对紧闭的车间,只能在外围收集一些资料。
宁学文和奚宛扛着一台相机开始拍照记录。
庄遥也没有闲着,他来到楼上开始帮着工程组架设线路管道,希望能加快一下工作进度。
虽说时间上不着急,但是这么多好东西看得到摸不着,那种煎熬太折磨人了,嘴上说着不急,但是庄遥的身体还是很真实的。
-------------------------------------
而就在庄遥他们还在实验室里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流浃背的探索忙碌的时候。
此时远在京都的一间生物实验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