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关于路恩充满忧虑的人生

作者:墨秀于林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我叫路恩,24岁。

是一个大学生,专业是心理学。

之所以学心理学,是因为心中充满忧虑。

我常有普通人无法理解的烦恼。

下雷雨时,我担心会不会被雷劈死;

经济不好,我担心以后会不会被饿死;

一想到死,我又担心自己会不会下地狱。

一次植树节,我去种树,我把种子埋进土里,一种难以言喻的强烈情绪突然袭击了我的丘脑与杏仁核,以至于我无法抑制地哭泣。

我担心自己会像这颗种子一样,有一天被活生生地埋进泥土,在窒息中绝望地死去。

这种担心是如此真实,以至于接下来的一周,我都无法安心入睡。

我听人说,人活着是为了安心。

只有安心,人才能感到幸福。

我一点都不幸福。

我想知道为什么!

于是,我每天都像木头一样坐在图书馆,翻阅一本本厚厚的心理学藏书。

那是我漫长人生中为数不多的快乐时光。

但是,当我把一本侯世达的《表象与本质》放回书架,一种前所未有的忧虑突然摄住我的心灵。

那是书架上的最后一本。

我感到窒息。

*

尽管我清醒地认识到,图书馆的藏书只是世界上留存的大量书籍中的一小部分。

即使是网络上,也可以搜索到一堆书籍和论著,但心里却还是开始担心,要是没书读怎么办。

读的书籍越多,我就越清楚这是一件可能发生的事。

人类的智慧是有极限的,在我所翻阅过的成百上千篇文章中,大多数文章都是在重复说明某件事,只是表达的方式有所不同。

开始的时候,我还常为某项知识或观点感到震惊。

而到后来,我却常觉得作者无聊透顶且愚昧至极。

一个道理明明已经被某部经典论述得极为清晰又富有韵味,却总有恬不知耻的笨蛋用自己一团浆糊的脑袋去重新组织,而且最后还表达得乱七八糟。

地球上有将近76亿人口,接受高等教育者超过4亿,心理学相关从业可能有上千万。

然而其中大部分人,不是在重复,就是在去重复的路上。

正应了一句流行的话,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

我为什么要读这些重复的东西?

只有那些新奇的、古怪、独树一帜的见解,才能吸引我的注意力,将我从忧虑的人生中拯救出来。

而当我诞生这样的想法,我就看见一本破旧的书籍,静静地躺在书架下层的角落。

我以前从未发现过它。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