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浙省之后,李一白带领的剧组并没有直接上岛,而是等渡口边上休息了一天。
没办法,还是得到王瑞的组。
胡子怕他生气,特意打了个电话解释了里面的难处。
制片组就准备了这么一艘轮渡,分两次过资金上实在受不了....
李一白非但生气,反而安慰起了大胡子。
想拍好东西,导演和制片人之间相互理解是最重要的。
都是一根藤上的蚂蚱,一个搭台一个唱戏,都不容易。
在这艘船上,《射雕》的两位文戏导演王瑞和李一白终于有了足够的时间坐下来聊聊。
不过王瑞没有给李一白什么好脸色,聊了几句就撤了。
对这事李一白更没有在意。
王瑞心里有气是正常。
片子拍得怎么样是一回事。
如果有人在干涉自己的创作,抢自己的饭碗,他肯定也不会给对面什么好脸色。
理解归理解。
这并不代表李一白就支持王瑞了。
王导之前拍的都是电影,对电视剧的侧重点出现了偏差。
根本没有把握住要诀,一门心思放在灯光上。
按他那种拍法,唯一的后果就是全组人跟着他一起完蛋。
不仅拿不到工资,还有可能影响到职业生涯.....
李一白或许也得跟着他一起陪葬。
对这事,老李问心无愧,他是在救了剧组全体演职人员,也是在自救。
......
“李导,辛苦....”
刚走到接驳的甲板上,大胡子就迎步走了过来。
二人在甲板上和岸边的连接处上握了个手,寒暄了两句。
被北方的沙粒吹惯了,乍一下开始吹起咸湿的海风,李一白还有些不习惯。
打了个抖,缓了一会儿才往前走。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看起来是有些水土不服,希望不要上吐下泻。
他给自己提了个醒。
“张导辛苦.....”
心思回到眼前,听张记中叫起他李导,李一白就知道不对劲了。
环顾四周,果不其然,有一台摄像机对对着他们。
二人就这么在岸边上演了一出金牌搭档惺惺相惜的情节。
他是最后一个下船的,后面没人。
演得差不多了,二人往前走。
李一白指着旁边问道:“张导,这是啥情况?”
现场除了海浪拍打声和风声,还有一阵锣鼓声。
不远处站着几位大爷大妈在敲锣打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