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看看具体效果。”
虽说他脸上笑眯眯,但心里另外是一套想法。
于珉这货,自己临走前还特意叮嘱打光不能乱来,没想到还是手痒,真是狗改不了吃屎!
......
于珉这人的现场习惯和李一白完全不同。
李一白在现场只提要求,把具体的工作比如摄影灯光等问题都交给了部门主管,还有执导解决。
然后会把自己的注意力和重点都放在了剧情,演员,衔接,还有观众接受度上。
最后开拍前再一一检查,坐在监视器前正式开拍。
于导因为是摄影出身,有操作机器的瘾,或者说瞧不起其他摄影师,喜欢上手。
放在具体环境里,就是自己亲自动手选择调试灯光,自己选择机位和运镜方式,最后自己掌机。
这里有一个问题,一个人的能力终究是有限的。
他又不是孙猴子,不可能分身,这样做的后果就是画面极美,台词上难免有所疏漏,剧情破碎,节奏稀烂。
几点加在一起,再加上他刻意注重,画面就完完全全的喧宾夺主。
观众看完之后完全记不住剧情和人物的性格,只记住了风景。
也就是原世界的模样
原版神雕,李一白给他的评分是50分,不到及格线。
其中有20分是给刘包子的“小龙女”,20分给赵箭拍摄的部分武戏,还有20分是出杨过之外的演员,剧组全体成员的辛苦付出。
至于于导,直接负个10分没啥问题。
尤其是有前人作为对比:《笑傲》黄建中古意典雅,《射雕》王瑞部分恢弘大气和《天龙》周晓文节奏轻快。
几位都各有缺点,但优点都很明显,把他爆出十条街没啥问题。
直接了当的说,于珉这种做法是把领导岗位当成执行者在玩。
这种玩法,缺点很明显,下面人能感受到你对他的不信任,肯定是团结不好的,剧组不能拧成一股绳,影响绝对是方方面面的。
......
李一白正式一进去就发现光打得贼亮,演员的脸被搞得如夕阳般泛黄,并且摄影指导叶志伟直接看不到人了。
摄影指导不在现场可不少小事,估计是两边闹过矛盾。
“李导,您回来了。”于珉表现得很热情。
他把疑惑藏心里,让他们继续拍摄,然后看于珉在拍什么。
......
呆湾的乡土剧是真的牛掰,像《意难忘》,《夜市人生》,《再见阿郎》这种,不拍个几百集对观众来说都不算长情,男主演完老子继续演儿子也不奇怪。
甚至本地人都把这个剧种戏称为“长寿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