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面面相觑,却因为一些限制不能再多做提醒,只好在叹息过后给王老板讲起上市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王小明对这几个领导很有好感,至少他们把能做的都做了,也尽到了提醒的义务,算是仁至义尽了。
咨询过几个主要的问题,王小明又把注意打到了几人身上。
他需要再高调一回了……
“咳咳,谢谢各位领导的解惑。”
王小明对几人表示过感谢,又给他们亲自沏好茶水,笑着说道:“几位领导,王氏集团上市基本是板上钉钉了,我想着既然大家对我们期望这么高,我们也不能让大家失望是不是?”
一个头发花白的文雅老人眉头一皱:“小伙子,这就来要好处了?”
大企业总会有些优待的,老人以为他这是来要政策的,虽然这是明面上的东西,官府也支持,但老人就是觉得心里不舒服。
“王司长,您老误会了,我们可不是那种没了政策就活不了的企业。”
王小明连连摇头:“是这样的,我亲眼目睹了地震和海啸给沿海的居民造成了怎样的损失,受灾的人那么多,失去生计的不少,我就想着建一个工业园,招收一些灾民,也算是给咱们的官府减轻负担。”
“你打算招多少人?可别做做样子就算了。”
王司长一听,眉头邹的更深了。
灾民的安置确实是个大麻烦,如果有人愿意帮忙安置,官府的压力也能减轻一些。只是他也担心王小明这次又是要包装自己,所以才有此一问。
王小明自然明白自己在捐助上的小动作瞒不过这些宦海浮沉了几十年的老狐狸,于是装做愣头青的样子,伸出一个巴掌道:“五千,不能再多了,工业园要建在天山附近,您知道的,内陆的配套设施差,工业园的规模不会很大,其他的员工名额还要照顾当地人,要不然可开不了工的。”
安置五千人,还真有这种好事?(人数是不是多了?)
王司长的第一反应就是王小明在糊弄自己,要知道养活五千人可不是什么轻易能做到的事情,这小子是有什么大动作还是挟恩求报?
他试探问道:“你的新工业区是怎么规划的,能吃的下这么多人吗?”
王小明正色道:“您可能不清楚,我父母就是天山人,祖辈们在那里生活了几百年,我家在那里还有牧场和农场。”
这一点他没有说谎,王家确实是来自天山脚下,祖辈们靠着放牧种田积累了不少财富,这才有了他父母发家的本钱,王家的发家史很清楚,经得住调查。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建设生存基地的难度降低了很多,至少他不必为地皮的事情费心。
“我前些年回去过一次,发现家乡虽然遍地牛羊和良田,但老乡们的日子过的并不太好,老乡们不想放牧种田了,他们也想要发展工业化农牧业。”